巴拿马是哪个国家 (巴拿马是哪个国家位于哪个洲)

文|有料哥

“从花都到巴拿马,路程是15870公里,这条遥远的路我走了将近40年。”当地时间11月21日,在”‘一带一路’连中巴合作共赢谋发展”中国-巴拿马友好故事会上,巴拿马花县(花都)同乡会会长刘扬烈动情地说。

摊开世界地图,巴拿马犹如美洲的“蜂腰”,虽与中国分居太平洋两端,实际上两地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19世纪50年代,华人就漂洋过海抵达中美洲地峡,修铁路、挖运河、开商店、做贸易……书写移民和建设巴拿马的历史。这当中,就有不少花县(广州花都,下同)人。他们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又通过“一带一”,把后代或亲友带到巴拿马。刘扬烈就是其中一个。

如今,巴拿马约有30万华侨,75%是花都侨胞。其中,广州花都花山镇儒林村、狮岭镇旗新村,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巴拿马的亲戚,故又被称为“巴拿马村”。近日,有料哥走访了”巴拿马村”,寻找见证中巴友谊合作的广州故事。

探访

旅巴乡亲多于户籍人口的”巴拿马村”

11月29日,阳光和煦,有料哥来到花都狮岭镇旗新村。旗新村户籍人口约1800人,但在巴拿马的村民有近3000人。

今年67岁的钟建新,是家族中到巴拿马谋生的第三代人。“我爷爷最早在1938年左右便到了巴拿马,然后又把我父亲带了过去。1982年,我也踏上了前往巴拿马的谋生路。”钟建新用并不标准的粤语向有料哥介绍。他是客家人,因在巴拿马长期经商,西班牙文、普通话、粤语都能讲一点。

旗新村村委副书记罗子良在一旁接过话茬:”旗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像钟建新那样的亲戚。他们的祖辈、父辈先到了巴拿马谋生,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就会把自己家族的后辈带过去。到年纪大了,他们又会落叶归根,回到村子里安享晚年。所以现在村里面很多户籍人口都是中老年人。”

据广州市地方志办的资料显示,1852年-1856年,在巴拿马有2万名华工;到20世纪初,巴拿马开凿运河,花县有一批人被招去。早期华侨多来自广东中山、花县、鹤山、宝安等县,多是“契约华工”,政治、经济地位低下,生活十分艰苦。他们从开凿运河到开发巴拿马城,从做工发展到经营小杂货店、小餐馆,为巴拿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中国与世界连通的大门,华人移民巴拿马的另一个高峰随之到来。据统计,1979年-1993年,广州花都批准出境定居的有1.73万人,移民到巴拿马的就有8766人,移民人数最多的镇是花山镇,有5079人。如今,花都花山就有旅居巴拿马的海外侨胞3万多人。在巴拿马的华人中,祖籍广东的超过九成,来自广州花都的比例超过七成。

除了旗新村,花都另一条著名的”巴拿马村”是花山镇儒林村。

儒林村,原称满乡儒村,“满乡者,众多也;儒者,读书人也。” 村庄位于花山镇群岭南麓,距花都中心城区有十多公里。

根据村委的记载,儒林村村民出国的历史已逾百年,目前村内记录在册的港澳及海外侨胞超2000人。儒林村最早出国的村民,是于光绪十六年(1888年)前往巴拿马从事运河开凿的朱锦荣,他也是原花县最早移民巴拿马的华侨之一。

有料哥探访儒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新建或正在修葺的楼房,大部分是三层小楼,墙上有雕花,有西式柱子,屋顶还有花园。这些楼房大部分院门紧锁。

“这些房屋的主人多数是在巴拿马打拼的村民,他们有了积蓄,就会回来先盖好房子,等那边的生意托付给子女,便回来养老。”因身体原因刚卸任儒林村村支书不久的廖运东笑着说,“村里随便找户人家问,都或多或少有亲戚在巴拿马。我的两个女儿高中毕业后也都去了巴拿马,在那边成了家。”

另一位村民告诉有料哥,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是清明时节,那时很多平时在巴拿马的华人华侨都会回来祭祖,比过春节还要热闹。但在平时,这里房屋很多都是空着。

寻根

“子女回乡接受教育是不成文约定

“除年纪长了会回老家居住外,很多在巴拿马打拼的花都人都会让子女回来上学,了解自己的’根’。”罗子良告诉有料哥,”起码要学会讲中文、写汉字。”

华人华侨子弟入读的旗新小学就在离村委1公里路的地方。

“我当时没有条件,但我的子女、还有孙子都是在这里上的学。”钟建新说,“作为中国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也要知道中文是怎么讲的。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根在哪里。而将子女送回家乡读书,成为了巴拿马华侨之间一个不成文的约定。”

旗新小学教师李金龙说,”侨生”的英语水平相当高,本地生经常向他们请教,也很乐意帮助他们学好中文,”大家打成一片。”

年过六旬的朱炳伸3年前把大孙子从巴拿马接回来,安排入读儒林小学,今年已读二年级了。朱炳伸的儿子17岁去了巴拿马,在当地娶妻生子,并经营一家超市。”先让孩子在这里接受小学教育,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之后再送回巴拿马读书。我们的后代不能把根忘了,要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家乡话。”朱炳伸说。

儒林华侨学校副校长卓伟良介绍,学校1995年由华人华侨集资300多万重建,至今陆续有百余名侨胞子弟就读,今年有8个,最多时有23人,”学校随时欢迎华侨孩子就读,不管适龄还是大龄,不管新学年伊始,还是中途插班,哪怕只是读两三个月或一学期,都会妥善安排。”

花都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现有巴拿马侨民在校生167人,其中小学阶段有121人,主要分布在狮岭镇、花山镇、花东镇的学校,”随着中国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人把子女送回来就学。”

有料哥了解到,今年7月,以中巴建交一周年为契机,花都区侨生较为集中的狮岭镇新庄小学还与巴拿马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学校结为了姊妹学校,将常规性地开展师生交流互访活动。接下来,花都区计划以新庄小学为试点,筹建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双语学校,面向全区华侨子女招生,以培养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具的华侨后代。

合作

“一带一路”为中巴友谊谱新篇

刘扬烈至今还清楚记得,去年9月17日,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揭牌的历史性时刻。”我在巴拿马生活30多年了,这是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这块土地上升起!”回忆当时,他语气中还透露着激动,”大家期盼了几十年,希望大使馆能早日设立,现在终于圆梦了。”

去年6月,中巴正式建交。随后,巴拿马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国家。从开通首条直飞航线到推进自贸协定谈判,从广东等地企业参加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到巴拿马官方前往广东推介旅游……中巴关系迅速升温,这让刘扬烈十分兴奋,”这一年多来,几乎每个礼拜都有中国的考察团来巴拿马考察,国内也来了很多中资企业投入到巴拿马的建设中。中巴经贸交流访问显著升温,催生了更多机遇。”

物流、金融、旅游和贸易是巴拿马的经济支柱。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一侧的科隆自贸区是美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自贸区。中国不仅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还是科隆自贸区的最大供货国和最大贸易伙伴。中方主要向巴方出口轻工和纺织品、塑料鞋和橡胶、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等。

祖籍花都的邱志军2000年开始经商,在科隆自贸区设立了国际贸易公司,经常往返于中国与巴拿马之间,将服装、鞋类、玩具、五金等商品源源不断卖到拉美国家。在他看来,未来科隆自贸区可成为”广东制造”乃至”中国制造”走向拉美市场的枢纽,华侨华人可以在其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

作为大多数巴拿马华人的家乡,广州始终与巴拿马保持着紧密的经贸联系。来自广州商务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1-9月,广州与巴拿马进出口额2.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对巴拿马出口额2.46亿美元,增长4.1%;自巴拿马进口额0.14亿美元,增长24.1%。

【撰文】余秋亮 黄舒旻 胡良光 龚春辉 刘丹颖

【通讯员】花宣

【图片】受访者供图

【校对】符如瑜

【作者】 余秋亮 黄舒旻 胡良光 龚春辉 刘丹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粤有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xinzhi/1179.html

(0)
上一篇 2022-04-12 下午3:08
下一篇 2022-04-12 下午3: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