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历史上以杀人数量给名人们来个排名,曹操绝对是排在前列的。曹营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规矩,虽然并非一直一成不变地贯彻执行,倒在这条规矩下的人命那也是难以计数。
古来上位者,很少有人真正的关注百姓活的怎么样,他们只是在乎自己能够从百姓手中攫取多大的力量,偶尔碰到贤明者,也不过是在政策“惠民”的力度上加大一些,收买人心的居多。他们甚至不关心手中兵士的死活,所着眼处,不过是一场场战役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利益,不然也不会有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古传颂。
赤壁之战,曹操若胜,可说一统天下再无艰难的阻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于当年正月回归邺城,开始为统一天下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可谓是厉兵秣马。
为针对水军,曹操令手下在邺开玄武池操练水军,一面以张辽、乐进、于禁等大将领兵驻于许都。在政治上,曹操罢免三公,自担丞相之职,又借故斩了孔融以证权威,一时间朝野震怖——曹阿瞒的蓄力阶段已近巅峰。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挥师南征,又一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刘琮顶不住曹操如泰山压顶的压力,遂在手下的游说之下降了曹操,《资治通鉴》载,“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琮从之。九月,操至新野,琮遂举州降,以节迎操。诸将皆疑其诈,娄圭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操遂进兵”。
刘琮的降曹,于刘备而言,有种人在家中安坐而祸从天降之感,又有撞上猪队友的无奈愤怒,《资治通鉴》载,“时刘备屯樊,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这个“忠”,叫做宋忠,倒是个有意思的名字,被刘琮派来顶缸,却险被激愤之下的刘备所杀。
同年九月,曹操挺进新野,情势危急,“乃呼部曲共议,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然后曹刘双方便展开了后人耳熟能详的长坂坡之战,刘备所部丢盔弃甲。
赤壁一事,曹操南下,其实如泰山压顶,他会败,大概当时也没几人能够预料,孙、刘之联手,其实更似是困兽犹斗,到最后孙刘联军也不过是曹军的四分之一。此战曹操若胜,将大大提前统一天下的进程。
人说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曹操若统一天下,百姓也会安居些,也算是好了些吧。
如果曹操赢了天下就已经统一了,在刘璋张鲁肯定会投降的,凉州的马超十部他们本来就不团结,没有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那么的厉害。所以消灭他们是很简单的问题。怎么这时候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是变成曹操的子民,曹操没有必要对他们不好。
曹操一生杀人如麻,杀人魔王不为过,我统计过他一共屠八次城,但是那些人都是反对曹操的人,如果天下统一了,老百姓没有必要反对曹操,那么曹操也就不会再继续屠城的立威了,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威了。所以说此一时彼一时。
而且曹操也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任何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待百姓都是爱护的。俗话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统一了,老百姓自然就安定了,不管是谁统一了。
原来荆州是很稳定,人口也很多,大量的北方人都跑到这里,但是经过赤壁之战,孙权和关羽的争夺战,失荆州大战,那就整个荆州人口锐减还出现了瘟疫,可见战争的破坏,所以稳定才是老百姓最需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