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被尊为世界名著,但我为什么感觉读起来索然无味呢

世界名著,能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的洗涤。

而以长时间的跨度来决定观看的人数。

什么叫长时间的跨度来决定人数,

简单的说。畅销书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有很多的读者,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没有人看了。

而名著在当时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人看,

可是在岁月中,

积累起了口碑,

积累起了很多长时间跨度的群众。

那为什么这个长跨度中,

一直有人喜欢,

而有人一拿起来,就觉得味同嚼蜡呢?

一、不刻意迎合。

但凡是写名著的人,反应的都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以及把这种现象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

就拿雨果的《悲惨世界》来说,

表现的人物是一个苦役犯,只做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偷东西。

而且只是为了自己的温饱。

却被判了十九年。

我们想想看,人生有几个十九年?

所以但凡有这个魔幻经历的人,不抱负社会,最起码都会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

而心生怨怼。

冉阿让肯定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就是圣人。

直到他被教父感动,而后改变一生。

名字虽然是悲惨世界,但是我们可以看的到的是,

即使在悲惨世界中,人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反而像现在的无论是修仙的,还是都市的,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

只是一时间得到了温饱,而看过之后很少人会读第二遍,

是因为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二、需要的知识量大。

我们喜欢的大多数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情。

比如都市的小说,电视,以及衍生的各种都市穿越剧,

而名著中,即使是像《西游记》有精彩剧情支撑的。

要理解它,最起码也要知道佛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这么虔诚?

还要明白信仰是什么?

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孙悟空这样的大智大勇者,

也是很难逃脱现实的束缚。

五指山下也要被压五百年。

而且出来之后,打妖怪不行,又要被师傅束缚,

这个倒是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做什么事情不会被束缚呢?

我们要受到时间,空间,人们对我们的束缚。

而看各种爽的电视剧,比如爆红的《甄嬛传》刚开始看的时候各种爽,

好像一个小宫女打怪升级到太后。

仔细一想是禁不起推敲的,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代的世界。

很多人说,我也看了很多遍,那看的动机是什么?

还是让自己多次打怪升级,摆脱当下的自己的束缚。

三、需要的文学素养高。

名著需要的文学素养比普通的书都是要高很多。

比较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名著《红楼梦》。

里面由大量的诗词堆积,

以及对各类百科的描述。

有人说红楼梦是百科全书,那是夸张了,

但是实际上里面有很多的东西,

都是非常写实的。

比如说黛玉进府,这一段写的是这样,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是当时富贵人家的真实写照。

没有一点文化素养,很难知道摆设的精妙之处在那里。

更不用说欣赏了,只剩下这都是封建贵族的磨削这几个字。

四、自己的动机。

说了这么多,都是世界名著难以被我们普通人一下子读懂的原因,

还有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动机。

自己看名著的动机是什么?

是因为老师的作业?是因为爸妈的爱好?

还是同学的推荐?

这些都是外部因素。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不是为了读书,重点在于为中华崛起!

为了中华崛起,所以用读书的方式。

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人在成年之后,基本上很少再去碰书,更不用说碰名著了。

现在是视频时代,也就是快节奏的时代。

视频里面的东西,用语言怎么样都没有办法表现出来。

同样,语言的深度,用视频也是很难表现出来。

比如简单的形而上,要怎么样用视频来表现呢?

我们只有强大的内部动机才能真正读好名著,

简单的说,就是我一定要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出了我自己活着的世界,我还要了解以前,以后,

还要想象的世界。

五、打开的方式。

打开方式对于读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是名著的话,

有难度。我们是去克服它还是逃避他呢?

实话说,现在不去看,以后根本就没有可能去看。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读书一定要攻城掠地,不要一个村庄、一 个小镇地那样去打仗,那样是不可能最终取胜的。意思就是读书要读有难度的书,对自己的知识能够更新迭代的那些必须要读的书你读完这些书。这样一来其他的小村小城就迎刃而解。

什么意思呢?

已经攀登过最高的山,还有其他小山可以害怕的吗?

读书实际上没有什么巧的方法。

有人说不是有话十分钟可以读到名著的分解版本吗?

或者是简化版本,为什么还要去读原著?

甚至是原版原著?

这个世界上就是聪明人太多,而读书这件事情,

恰恰没有任何巧路可以走。

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而不是简单地知道一些情节。

就像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六、最终的目的。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无论是读书,还是走路,

还是和人聊天。

只是为了让自己成长!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他天分不高,却能创立湘军、平定叛乱、开办洋务,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他年轻的时候立志向学,每日读书不缀,后来行军打仗,哪怕在行军的帐篷里,他每天也都会抽时间来看书。
西方的工业浪潮席卷大清王朝,他对西方的物理化学一窍不懂,对开办工厂更是毫无经验,却硬生生的从无到有,一点点请教,一点点学习,从无到有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为什么要一直读这些深奥的书?

甚至是自己不喜欢的书呢?

简单的说,大海为什么能容纳江河。

是因为它大。

它大,他就可以尝尽世间的味道。

毛主席酷爱读书的。

毛主席早年所作的《讲堂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我们虽然没有毛泽东这般气势,但是最起码需要感悟。

现在物质生活安逸,没有任何东西使得我们关心,

除了钱还是关心钱!

这个时候,读一本名著,或许可以让我们释然。

文学的意义也可能在这里。

有些书被尊为世界名著,我也看不下去,如:《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我承认自己水平不高,世界名著对我没有吸引力,我不爱看跟里面的人名太难记、有直接关系。

外国名著适合外国人看,就像我们学中文很容易,外国人学中文却很费劲是一样的。

外国人的名字、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父亲的姓、孩子的名字之间的从属关系,简单的还可以,名气大、世界闻名的也知道些,如好记的:华盛顿、林肯、丘吉尔、里根、撒切尔夫人、哈里王子。

不仅是外国名著,外国电影我也看不进去,看一两分钟还可以,时间长了受不了。

中国人更适合看本国的名著,我们国家大师级的文学家写的一样是世界名著,如:《红楼梦》、《子夜》、《四世同堂》、《茶馆》等。

好多年以前看过很多作家的作品,如:《河的子孙》、《人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这些都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莫言是我国文学家的代表,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足以表明我国文学家的写作水平、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觉得散文也应该得奖,散文是真情实感,是不折不扣、淋漓尽致的心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47.html

(0)
上一篇 2022-04-09 下午12:32
下一篇 2022-04-09 下午12: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