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认同这种感觉,曾想请假几个月徒步去西藏,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去对抗艰苦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安抚焦躁的心,心灵得到暂时喘息机会。在最近看完《平凡的世界》,有句话很有争议,我想分享一下,主人公孙少平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的到了什么,而是拼命的去努力,对未来保持着巨大的希望,每天用自己的劳动、精力一点点去接近目标。每天怀有激情,并义无反顾得付出代价,在这种无休止的奋斗中才能产生生命的意义”。
写完上面的话时,我自己都觉得这难道不又是一篇“心灵毒鸡汤”嘛?光让奋斗,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这和叫嚣着“996是福报”和有些企业家画大饼有什么区别?我们这一代人都不喜欢喊口号,说点实际的。“如果努力半天都没有用,那不如一来就躺平,至少我没亏。”我有好几年都是这样想的,觉着自己年富力强却无用武之地,工作上不仅需要业务精通,更需要花精力结交人脉,不喜欢搞关系的我自知升迁无望;想搞副业,要嘛不是前期投入太大,或者行业前途不明朗而放弃;家庭里一地鸡毛,也是头疼。真是“想躺躺不下,想站站不起来”,瞻前顾后、辗转反侧、日思夜想竟过了好几年,怨天怨地,也怨过父母,更怨自己不争气。差一点就得抑郁症了[捂脸]。好在最痛苦的时候我能坚持读书,阅读了大量心理学,社会人文类书籍,一点点把自己拉了回来。
看到古今中外他人的困境和痛苦,我能站在一个更远的角度观察自己,我痛苦焦躁不安的原因:不就是想不经受磨难,最好是不费太大劲就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理不好实现,那最好有谁能给我指明一条道路,清晰告诉我“你就沿着这条路走,很快就能达成目标”。如果一切靠我自己去摸索,那万一是白费精力呢?我岂不是很亏!我想这个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心理写照。如果我们的理想是成绩好考上好大学类,努力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但像创业、升官等理想更为复杂,付出和获得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还涉及到时机或其他人为因素,不确定因素更多。但“傻傻站着,肯定射不中球门,靠近球门才有机会。”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人的价值不是一生来就确定了,而是在遇到各种困境中表现出来的;短短几十年,去折腾,去扳命吧,反正闹不闹腾最终都是一死,万一自己成功了岂不是很赚!
曾经在国企工作一段时间,单位里有一个电焊工,大学毕业,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说话也小心谨慎,和其他电焊工的粗犷比较有一些格格不入,然而,他看到谁都是笑脸,完全没有那种大材小用,生不逢时的感觉。大家都称呼他李工!
倒是很多人议论纷纷,你看,李工大学毕业的,不过如此……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一天在大街上,看到李工,已经退休的李工,还是那样的瘦弱。和二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和他聊了一会,李工说,他妻子已经不在了,“她就是太操心了!”
李工的妻子是他大学同学,在一家单位负责设备采购,十年前,李工的妻子,突然得了急病,一下子就过去了……
这对李工的打击很大,但他依旧是一个电焊工,一个能够看懂图纸的电焊工,因为有文化,所以大家还是很尊敬他的。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干到退休!
相对复杂的办公室关系,做一名体力劳动者,只要保持稳定的收入,比在职场的尔虞吾诈要舒服多了!
李工妻子的突然离世,一方面是她在设备主管之争中,败给了竞争对手,有关系比她晚几年的新人,升职了,以前的小弟变成了领导,同时公司新采购的设备,又出现问题,同时经常出去应酬……
“她太累了!”李工这么说。
看似风光的白领,想要在职场驻足,需要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要往上升,面对很大的职场压力。
反观一线工人,尤其是国企员工,反而没有这些苦恼!
人过中年,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没有达到一个位置,很尴尬的,上不上下不下,和自己一起进来的职位比自己高,后来的新人也超过了自己,大有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而此时,反而觉得一个体力劳动者比自己更自由,更无拘无束。
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到了中年,更喜欢那些不需要太操心的工作!
人到中年,早已经看清自己,有一些事情是无能为力,但又需要养家糊口!
不操心,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求.
有一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
人们习惯在一个圈子了,然而,又厌倦了这个圈子,想要出去走走,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就像城里人羡慕城外的人的生活,而城外的人又拼命的要挤进城里。
其实呀!生本不乐,你看到的是光鲜, 看不到的是心酸。
最为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好了,无论在职场,还是一名体力劳动者,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都会默默忍受其中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