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之后,刘邦开始对各大功臣进行了分封。分封大会后,刘邦的心里并不安宁。对他来说,犒赏手下大大小小的功臣是自己应该做的,问题是,他对自己手下一些劳苦功高的大臣还是不放心。
此时,刘邦最不放心的就是“军神”韩信。
其实,刘邦在在垓下大决战胜利后,第一时间把韩信的将印和符节拿到了自己手中。然后,刘邦以治理国家为由,下令把韩信改迁为楚王,调到楚地。
之后,刘邦又对韩信连降三级,一再打压。但韩信依然抱定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愚忠思想。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直接拉韩信下水的是他手下一个叫尹中胜的人。
尹中胜悄悄地到吕后那里告发韩信造反,不为名也不为利,就是为了他哥哥尹中魁。
其实,尹中胜的哥哥尹中魁也没干什么大事,只干了一些勾搭女人的偷情勾当,谁知却惹到韩信的头上来了。尹中魁利用英俊的外表和韩信一个侍妾陈姬好上了。他们有了一腿后,如果韩信不发现那倒也罢了,但韩信是啥人物,他不知道的事,自然也会有人告诉他。告诉韩信这件事的是他的另一个侍妾孙姬。告发的原因不说大家也明白,同是侍妾相煎能不急吗?
韩信虽然是率兵百万的帅才,为人做事也不拘小节,但他又岂容别人动自己的女人呢?于是尹中魁马上去蹲监狱了。韩信立刻派人审讯他,待证据齐全后,他就要向尹中魁开刀问斩了。
对这一切,尹中魁的弟弟尹中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马上就想出了一条救兄长的妙计来。在前不久陈豨派来使者说服韩信造反的事上大做文章。
尹中胜的造访正中吕后下怀。此时,她已成功捍卫了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正野心勃勃地想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韩信很光荣地成了她的磨刀石。吕后知道韩信也不是省油的灯,要对付他也不容易,于是她找来了一个得力的帮手——萧何。两人在密室中进行了一次对话。
“韩信吃了豹子胆,居然想与陈豨里应外合来造反,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啊?”吕后直接问。
“证据何在?”萧何吃了一惊,轻声反问道。
“都是尹中胜的举报,他说韩信要趁高祖出征之际袭击太子啊!”吕后说道。
“口说无凭,只有拿到他造反的真凭实据才能定罪啊!”萧何其实对韩信还是挺信任的。
“当年韩信是你一手提拔和推荐起来的,如果真出了什么大事,只怕你这个做丞相的也脱不了干系啊!”
这句话说到萧何心坎里去了,他默然不语起来。
“韩信一直不服朝廷管理已经很多年了,如今又要谋反叛乱,这样的人留着岂不是对我大汉皇朝的威胁?”
“皇后的意思是……”萧何看着吕后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杀机,感到了一丝寒意。
“你既然已明白,就出一个主意吧,能把韩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最好。”
“是……臣……这就想想。”萧何已是满头大汗了。
随后,聪明的萧何出了一个主意:诱歼韩信。
“咱们先造声势,佯说高祖已凯旋,陈豨也已被擒住了。朝中大臣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必定都会前来朝贺。到时候,韩信如果能自动送上门来最好,如果他不来,也不用着急,我亲自去请他来。这样,皇后您只需要先派杀手埋伏在宫中,韩信一到,就杀无赦。”
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主意,吕后连连称好。于是萧何马上就把这件事付诸行动了。
听到刘邦平叛陈豨凯旋的消息,朝中大臣们的反应很是积极热烈,第一时间纷纷到朝中表示祝贺。只有韩信的脸上面无表情,无喜、无嗔、无怒、无怨,难道他是真的已修炼得心静如水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他内心里,他真希望刘邦这次最好是失败,败得一塌糊涂最好。如果是这样,已被“架空”的他才会再次显示存在的价值,吃了败仗的刘邦也许才会想到用兵如神的他。因此,听了刘邦大获全胜的消息,他反应很冷淡,并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去朝中道贺。
既然韩信不肯自动送上门来,萧何于是采用了下策,亲自去请韩信。到了韩府,两人交谈得轻松而愉快,一如往日地促膝而谈。只是两张笑脸背后,一张是纯真无邪的,而另一张却是略带苦涩的。
一番海阔天空后,萧何知道该演的戏已经演了,该是进入正题的时候了。于是他来了个单刀直入。
“近日从前线传来好消息,高祖打败了陈豨,马上就要回朝了,这件事你不会不知道吧?”萧何问。
“听到了一点风声。”韩信淡淡地答道。
“既如此,大臣们都去朝中道贺,为何唯独不见你去呢?”萧何反问。
“我近日身子不舒服,所以……”韩信搪塞道。
“你是朝中重臣,别人都去了,你不去,只怕有点说不过去啊!”萧何说道,“今儿我正好有空,不如我陪你去宫中转转吧!”
“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了。”韩信对这位大恩人哪里会有提防呢!
就这样,韩信当即换了衣服跟着萧何去了宫中。这一去,便成了韩信人生中的绝唱。韩信刚踏进宫中的大门,早已“恭候”多时的武士们就把他捆成了个“活木桩”。
惊呆了的韩信,急忙回过头找萧何求救,这时却发现萧何已没了踪迹。
“罪人韩信,你可知罪?”萧何走了,吕后出现了,她来了一个下马威。
“臣何罪之有?”韩信反问道。
吕后随后说出了韩信两项罪名。
“陈豨被高祖擒住后(纯属吕后信口雌黄,陈豨此时正在匈奴那边度蜜月呢),已供出你和他有暗谋之实,想里应外合来对付朝廷。不仅如此,你府中的舍人尹中魁之弟供出你和陈豨有书信来往。”
随后,吕后就直接宣布,韩信“谋杀”罪名成立,判处死刑,并立即对他施行了“虎头铡”。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被诈诱至长乐宫钟室内,以谋反的罪名被斩杀,一代名将之星就此陨落。作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韩信之死引得无数后人为其鸣不平,他之所以被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韩信功高盖主,封无可封。
纵观楚汉之争,汉军的胜利仗大多由韩信指挥的,刘邦连续封他为齐王,楚王,爵位已经封无可封了。自古人臣最忌讳“功高盖主”,刘邦又不是一个宽容的皇帝,所以建有“不赏之功”的韩信一直都是刘邦的心头大患。
2、韩信居功自傲,可以说是自取灭亡。
韩信自负功高,甚至拥兵与刘邦讨价还价。汉王四年,刘邦被项羽的军队围困在荥阳,要求韩信派兵救援,谁知韩信竟拥兵自重,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一年后,刘邦命令齐王韩信协助自己围攻项羽,韩信却迟迟不发布兵,刘邦最后只得将指挥权交给韩信,并赏赐大片土地。韩信的这些行为让刘邦大为恼火,在平定天下后立刻解除了韩信的军权,最后降为淮阴侯。
3、吕后为了巩固地位,杀一儆百。
如果说韩信被解除兵权后能安稳些,也许能有善终,但是韩信有个部将陈豨,也许是过于苦闷,有一次曾对陈豨说,若以后你谋反,定会助你一臂之力。后来陈豨果然谋反了,这时有人告变说韩信与叛军陈豨合谋造反。吕后采纳了萧何的计策,将韩信诱杀。其实吕后杀韩信也是为了震慑群臣,她不止杀了韩信,也杀了梁王彭越。通过大势杀戮开国功臣,吕后在朝廷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为日后专政埋下伏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