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是作为帝王家的子孙,颜面名誉胜过亲情百倍。在历史有很多父子亲情为了权利地位而争的你死我活的,但是在清朝被自己的亲生父亲赐死的,弘时还是第一个。
雍正人们又称“冷面王爷”,在《雍正王朝》里面的雍正皇帝是个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的人,特别是经过九王夺嫡到手而来的皇位,雍正经营的非常用心,对权利集中看的很重,特别是对自己身边的儿子们也是特别反感议论朝政,稍有越桔就有可能招来雍正的训斥,甚至杀身之祸。
周所周知雍正皇帝的子嗣不多,弘时是雍正皇帝的三子,但也是活着的皇子中年龄最长的,所以雍正对这位皇长子也使给予很大的期望,正是雍正给于弘时“传达”的这种错觉,让弘时走上了不归路。
在弘时的意识里,认为自己是皇帝的长子,处处想表现自己,长做出点成绩让雍正另眼相看,得到朝中大臣和弟弟们的认可,成为下一任的“继承人”。当时的弘时总长做点什么“大事”引起雍正的注意。
于是就有人在背后为弘时“出谋划策”,说皇帝最重亲情,如果有人向皇帝请旨让放了关在宗人府允禩等人,可能会立大功。其实弘时对于雍正软禁手足的这一做法也有点不认可认为雍正太过于苛待兄弟,性格直率的弘时于是就向雍正谏言,求放过他的几个叔叔,没想到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雍正。
作为朕的儿子,你这是在指责朕的不是吗?既然你认为他可怜,你就去做他的儿子好了,弘时为人断不可留再宫中,即日起,割去黄带子交由宗人府,去做阿其那的儿子。
但是这些都没有让雍正直接杀了弘时,在《雍正王朝》里面,弘时自己懒惰,由妒忌自己弟弟弘历的聪明才智,于是明里暗里给弘历使绊子,最终被雍正发现,才决心将他处死。
人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弘时虽然贵为皇子但是也是怕死的,在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恐惧的是痛哭流涕。
一,感觉自己是金枝玉叶,但是自己的父亲确实如此的不顾念亲情。
二,为自己的无知和没有珍惜资源而哭,明明同一个师傅交的,自己偷懒刷滑,在努力的时候自己在玩。
哭为什么自己生在帝王家,却没有帝王家的隐忍和心机,周围明明有很多人但是却又没有一个真心的人,想到自己死后后面会有多少人在笑,心中更痛哭的更伤心。
自己都被赐死了,能有什么感觉?你看看弘时靠着柱子,泪流满面,扇打着自己的脸,口里不断的说着“阿其那,塞斯黑”,可见他是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的那种后悔。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迟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弘时就是这个样子的。杀自己的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或许他心中对雍正有恨。同样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弘历又如此的有天生的优势,而我就要不被人注意,不被人喜欢。
《雍正王朝》三兄弟里面弘历,弘时,弘昼,弘时的心眼最坏,俗话说三岁看老,年少的弘时和弘历,跟着邬思道一起学习,弘时每次都变相偷懒,不愿意读书,惹得邬思道不开心。弘历则喜欢问问题,邬思道经常感慨,孺子可教也。果然长大的,弘时心眼也不是很好,雍正恩科第一考,他就主导,来了一个科考舞弊。最后还是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替他背了锅,丢了性命。
科考舞弊案以后,弘时收敛了锋芒,自己龟缩在家里,每日遛鸟。但是他真的是就此沉寂下去了吗?并不是,弘时只是有贼心没贼胆,他一直觊觎那个皇位。所以八爷就是一个导火索,他在旁边,给弘时扇个风,弘时自己就着了。所以弘时义无反顾的成了八爷党的一员。八爷要逼宫推翻自己的亲爹,皇阿玛的时候,弘时也去没有犹豫的做了。弘时做法真的是坑爹的典型,从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务开始一直到最后,弘时都参与在内。
逼宫失败后,带头抄家的弘时自己心里虽然紧张又害怕,但是为了权力为了皇位,他还是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在八爷的鼓动下,他开始了放手一搏,去刺杀自己的亲弟弟弘历,结果没有得手。雍正在李卫一句,不能把问题和烦恼留给后人的无意间的触动下,下了狠心。弘时本来是不想死的,不论是出家当和尚还是怎么样,他只请求自己的皇阿玛放自己一条生命。雍正杀意已决,只留下了弘时一个人,依靠着柱子无助的哭泣。
文/红雨说历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