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走进城市,但由于我国是农业传统大国,农民仍然占大多数。虽然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很多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但与城镇人口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农民仍然低收入群体。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民都是非常勤劳的,他们常年都是早出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辛苦,那么他们这么辛苦,却还是怎么也富不起来呢?城里人很不理解,农民算了一笔账: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1.收入低
我们都知道,虽然农民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务农上,但是种地主要是为了保障基本的日常物质生活保障,而经济收入主要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农村大多数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一般面积都不太大,很少种蔬菜、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位老农以小麦种植为例给我们算了一账,我们才清楚果真如此。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亩地小麦一年的产量大约为1000斤,一斤约1元,收入大约是1000元左右,除去种子200元左右,化肥300元左右、农药100元左右,机械200元左右,1亩小麦大约就收入200元,这还不算人工,算上人工费用的话有时甚至还会亏本,而且现在物资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粮食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所以说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几乎就没有啥收入。
2.支出多
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可能觉得农村家庭自给自足,没有多少需要购买的东西,不会有多少开支。事实上,农村的支出并非如此,消费的范围也很广,消费水平也不是太低提高,比如孩子上学日常开销,买家用电器花费,修房子支出,养育孩子,子女结婚,医院就医等方方面面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甚至一日三餐,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说农民务农收入不高,但花销支出却并不少。
3.缺技术
虽然我国早就提出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发展现代农业,但由于受农民文化技术落后、地理条件限制、资金发展缺乏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力依然比较落后,仍然还是采用传统种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高,粮食质量一般,农业生产技术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发展,农民学不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没有创新,所以农业发展很落后,效益不理想。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很大,相信各位农民在国家一系列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下,一定会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很快就富起来。对于农民起早贪黑工作,还是富不起来你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农民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为什么付不起来?其实答案很简单,粮价太低,一家一户就那么几亩地,一年收入几千斤粮食也就是几千块钱(还不包括成本),怎么能富?就算种上百亩千亩,他的产值也不过十万百万,而且若种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则必须得有多种机械设备(有的设备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再加上种子化肥,农药雇佣工人,粮食的保管、销售、运输,等一系列的人力、物力成本,第一年种植根本就得不到什么效应,第二年没有设备成本,但是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费用,所以实际效益是不多的,如果遇到了天灾那就更麻烦了。所以靠种地是富不起来的。那怎么办呢?答案就是:1,实行集体化、集团化、企业化建制,2,粮食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一条龙,3,以工以农:组建农具、农业机械生产维修工厂,4,养殖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5,有条件的话,建立农业科技研究所,开展生产资料研发及生产,尽量完成生产资料自给,6,副业、餐饮及其他……
这样农业集团企业,经过3到5年的时间,会有一定的效益,那个时候人口会回流,农民的居住地,也会自然的形成城镇化,很多行业也会自然形成,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养老,还有各种服务行业,都会相应发展起来,农民也再不会为养老发愁了,幸福指数自然提高,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有了抗灾抗疫的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