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子,谁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
我认为,对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化人物是孔子。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化人物并非老子,而是韩非子。
先说韩非子对中国的影响。
韩非子主张,君主必须掌握无限的权力。
韩非提出三纲理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还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主而诛臣,焉有过!
韩非认为臣民是君主的狗奴才,大臣是: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人民是:寡闻从令。
法家是让人民永远做君主的狗奴才。
君主最有权力的政治体制,是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中国和朝鲜都采用郡县制。
韩非子主张: 法律必须体现君主的意志。 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罚——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 夷族连坐,宁枉勿纵。
法家还主张弱民、贫民、愚民、辱民、疲民。
在法家眼中,人不如驴。
汉武帝和明清时期,皆是以儒家思哄天下,以法家思想治天下。明清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统治,孕育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
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术。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韩非思想是民主、法治、宪政的头号死敌。法家思想不灭,中华民族不兴!
再说孔子对西方欧美国家的影响。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标准约束君主。然后,再以臣道的标准约束臣子,就是以礼法把君主和权力关进牢笼。人民却拥有广泛的自由——礼不下庶人。今日谓之——宪政。
孔子则主张,立法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独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狱无论,以意为限。(怪不得秦始皇要焚书坑儒)
疑罪从无——大辟,疑,赦。
不罪无辜——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鸠,而是圣人孔子。
孔子提倡分封制,今天的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皆采用改良版的分封制——民主联邦制。
孔子为西方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总之,中国帝王们以孔圣人哄天下,以韩非子治天下。欧美国家则是以基督耶稣哄天下,以圣人孔子治天下。
附录一: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儒法之争:秦始皇时,创立诽谤之法。即骂天子,议论政治者,必诛。汉文帝时,儒家大师丞相张仓废除诽谤罪。汉武帝时,法家酷吏张汤重立诽谤罪。颜回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因肚子里骂刘彻,被法家酷吏张汤以腹诽罪处死。隋文帝时,再次废除诽谤罪。
附录二: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儒家思想时期有三:周王朝、新朝、北洋政府。最接近法家思想的时期也有三:秦始皇、汉武帝、六十年前。此外,汉文帝、隋唐宋与儒家思想比较接近。明清与法家思想比较接近。
周王朝、新朝、北洋政府——95%儒家。
秦朝、汉武帝——99.5%法家。
隋唐宋——80%儒家。
明清——80%法家。
老子、孔子谁在西方更有影响力?从人文说应该是孔子更有影响力,从哲学思想说应该是老子更有影响力。
中国文化大规模传播西方是在明中后期到清朝前期。这个时代是中国自宋代到明代理学、心学、气学、实学得到发明、发展,并在官方与社会有极大影响力的时代,也是新儒家主导中国文化的时期。西方人在这个时代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自然是以儒家为主。
而且,这个时代也是西方需要人文思想的时代。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文化主导思维也是走向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统治和神权专制。但是,西方没有在人文思想下发展文明的成功范例,当他们看到中国在儒家人文思想治理下经济繁荣,人民知礼,社会有序时,他们自然把中国的人文社会当做文明范本。则中国社会与儒家学说成为西方推崇学习的优秀文明、优秀文化。所以,儒家典籍和思想在这个时代传播西方,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启蒙运动中成为启蒙运动思想家如伏尔泰的学习敬仰对象,孔子受到顶礼膜拜。而孔子思想也在法国人权宣言中得到体现。因为这个文化影响,法国一直是尊敬孔子的。启蒙运动影响到北美独立运动,美国也就对孔子尊敬有加,并视孔子为伟大的立法者。
从了解到的资料说,西方人似乎是从《论语》、《道德经》来认识孔子和老子的。《道德经》较之《论语》哲学性更强这还是明显的。所以,西方人对《道德经》的哲学思维是敬佩的。《道德经》也启示了很多西方思想家。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据说道德经的无为思想被西方人理解为自由放任,成为自由经济的思想文化来源。
但,这不能说孔子的思想就比老子哲学性差。只能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有问题。就算某些中国人不也认为老子思想比孔子有哲思和深邃吗?但是,这种评论其评论者可能基本没有读过易传。论语中的思想看上去是道德教条的编辑,显得散乱,但实际上根基很深有中道贯穿。而《易传》的深邃精美则与《道德经》比,实在不是我们这些学人可以轻易评论高低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