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要明确对“暴君”这个词的字义,什么样的君主称得上是“暴君”。根据字典解释,暴君即专制无道的君主,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统治者。我觉得这个解释本身就有点牵强,如果一个君王政治上无所作为,但统治上残酷野蛮,生活上荒淫无度,那肯定是暴君无疑。
但秦始皇这个人无论怎么去评价他,对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对他对后世中国的影响都是无法否认的。身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对功绩的无限追求,使他不得不采取一些相对强硬,甚至有些偏激的手法,至少我个人觉得无可厚非。从这个角度上说,秦始皇是否属于暴君,至少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来看一看秦始皇的主要功绩: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统一全国比较好理解,灭六国全都靠的战争,没有一国的权利是和平交接的。虽然战争,那肯定要靠严酷的手段,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攻占敌人的都城。在此过程中,不动用暴力是不可能的,但就此评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证据显然不足。
另外,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律。这种新政的推行,即使放到今天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何况在当时那种刚刚结束天下大乱,原六国民俗、文化差距巨大,而且可以想像原六国抵抗势力还遍地开花的情况下,要推行新政谈何容易。在此过程中肯定也使用了不少武力,杀了不少人,留下了不少骂名。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就更不用说了,触及到了王公贵族最基本的利益,若不是秦始皇此人手段强硬,只怕原六国还没有动静,原秦国贵族就先造反了。
再来看一看他所做的这些事,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如果没有统一六国,那今天的中国很可能出现目前欧洲的情况,各小国林立,相互看着不顺眼,但谁也充不了老大。有人会说中国历史向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这是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文化和文字必须统一,而作出这种统一的是谁?秦始皇。如果没有他当年的大手笔,那后代统一中原的情况就不可能出现。
秦始皇暴君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法律严苛、焚书坑儒,以至于秦朝短短几十年便灭亡了。
关于大兴土木的说法,我之前已经做了解释,以秦始皇的作为来说,他的人生实在是太短暂了,要在短短几十年前做那么多事,必须要同时开工很多个大型工程。虽然客观上这些工程耗尽了国力、民力,为秦朝的早早灭亡留下了隐患,但这最多只是赢始皇决策的失误,决不是暴君的体现。
关于法律严苛,更好理解了,法律不严,何以治理国家,尤其是刚刚消灭六国,一点点火星都有可能死灰复燃,实行严苛的法律很有必要。但必须要看到的是,严苛的法律确实也为秦末揭竿而起埋下了隐患。
关于焚书坑儒,确实存在,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所谓焚书,焚的大多是原六国一些与秦统治思想相违背的书籍和思想,原六国势力屡屡利用这些思想分化秦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焚书的确很难有更好的手段。至于坑儒,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年坑的只是招摇撞骗的术士,而且数量也不多,更多的是杀一敬百,但到了后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就成了坑儒了。
关于秦朝的短命,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而且死于急命,未能对即位者作为明确安排,更没有对他身后秦朝的发展作出任何指引,导致宦官专权,朝局大乱。
其次,对秦始皇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汉朝作为推翻秦朝统治的下朝政权,对秦朝的描述大多是妖魔化的,秦始皇没有作过的事都可以想方设法往上堆,何况他确实犯过的一些错误,更是要拼命放大了。
更何况,《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史书,更像是传奇故事的汇编,其历史真实性很多都值得商榷。尤其是司马迁在著书过程中,还是带入了一些个人情绪在里面,使其真实性更是大打折扣。就连汉武帝本人生前都表示,《史记》不能作为正史,只能作为研究历史的佐证。就是这样一本传奇传记,不知从何朝代开始,竟被引为正史,显然是不合适的。
《史记》中,对秦朝的描述,很多都已经被证明是有误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来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自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说他从13岁即位开始就开始修建陵墓。但从现今的考古发现推断,秦始皇陵的建造周期在十年左右,也就是他统一六国后才开始修建陵墓。这么重要的事实都能记错,《史记》对秦始皇描述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
综上所述,秦始皇“暴君”的名声大多来自于汉朝的记载,而这方面的记载又是极不真实的。综合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来看,他虽然在施政方面存在一些偏激,犯过一些错误,但“暴君”这个称号还是当不起的。
一家之言,仅代表个人意见。
个人感觉,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丰功伟绩都是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做到的,需要靠千千万万的人去实现的,有付出才有收获。
万里长城和兵马俑是历史就给我们的财富,但这个伟大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血汗堆积起来的,不知多少人因为它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同时,万里长城的建设说明了秦始皇长远的战略眼光,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确保大秦百姓不受匈奴侵扰,可以安居乐业。
历史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无法清晰的了解。秦始皇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一个国君,征用民夫的方案肯定也不会是想把百姓搞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参考封建社会,古代从来不缺的就是贪官,经过他们的层层盘剥,到了老百姓估计也就只有干活的份了,还让你吃不饱穿不暖。
根据个人了解,阐述下个人观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