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要立载湉为皇帝,为什么醇亲王奕譞大哭不止?
一、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儿子当皇帝,老爹还活着的,没有几个。即使有那么几个,这其中比醇亲王奕環还憋屈的,确实少有,虽少,但不是没有。
历史上第一个儿子当皇帝,老爹还活着的,当属刘太公,也就是刘邦的父亲。刘邦建立汉朝,称帝,每天还去拜见刘太公,后来有大臣进言讲,虽然刘太公贵为皇帝父亲,但也为人臣,不应该由皇帝前去拜见。
于是,刘邦就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也绝对不会憋屈。
宋朝时期比较憋屈的太上皇当属宋徽宗了,这哥们一看金兵打过来了,急忙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结果这爷俩一块被金兵掳走了,史称“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金人也不把他们当皇帝看,南宋的皇帝赵构也不想迎回这两位太上皇,憋屈可想而知。
当然,除了比较憋屈的太上皇,还有比较潇洒的太上皇,比如乾隆帝。虽然是主动让位给了嘉庆帝,但实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这不同于唐高祖李渊。同样让位给儿子,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了。
这些太上皇们都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大清朝还有这位人才——醇亲王奕環!
奕環的爷爷是皇帝(嘉庆帝)、老爹是皇帝(道光帝)、兄弟是皇帝(咸丰帝)、侄子是皇帝(同治帝)、儿子是皇帝(光绪帝)、孙子是皇帝(宣统帝)……
唯独自己,是一个亲王!
尤其是儿子当皇帝的时候,本应该风光无限,实际却是憋屈致死。
二、
慈禧皇太后尝到了垂帘听政的好处,不肯放权给同治帝,硬是把一个皇帝起得到处乱串。虽然最后得以亲政,但也处处受限,仅仅亲征一年不到,就离奇去世。
亲生儿子去世,最难过的当应是同治帝生母慈禧,但同治帝去世,慈禧没有先安排丧事如何处理,倒是先对群臣说了这么一句话:
“此后垂帘如何?”
这句话是参加会议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所讲,随后慈禧太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需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著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这段话中有一句重点,那就是“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为什么不愿呢?
当然是慈禧不想放权罢了,不然长者即位,能给慈禧什么位置呢?她还能垂帘听政吗?
而让载湉即位的消息传到醇亲王奕譞耳中后,这位亲王竟然当场昏厥了过去,这可不是激动地昏厥,而是惊恐地昏厥。
有人可能说他是奥斯卡影帝上身,毕竟这种好事落到谁头上,总得表现一下诚惶诚恐吧?
其实不然,因为这不是他政治作秀,而是真的害怕,因为随后他便辞去了所有官职,一心要低调做人:
“惟有哀恳辞退官职,请允许我告老,为天地容一个只留爵位的人,为道光皇帝留一个无才昏庸的儿子。”
三、
面对醇亲王奕譞的请辞,慈禧太后毫不犹豫地就批了,但一些建园子的活还是交给他干。十年后,大清朝设置了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才又被重用,相当于海军总司令,可以说没有奕譞,就没有北洋舰队。
奕譞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肯放权,尤其是信任李鸿章,大量资金冲入到了北洋海军。使得北洋海军一度成为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现代化海军,曾经航行到日本,让日本朝野轰动,从此就拉开了勒紧裤腰带买军舰的进程。
这是后话,我们继续讲奕譞,其实奕譞不仅是光绪帝的生父,还是慈禧太后的妹夫。他太了解慈禧的为人了,自己年幼的儿子被送进了虎口,根本不是当皇帝,而是囚徒。
事实上,他说的一点没错,光绪帝也成为清朝历史上,最憋屈的皇帝,没有之一!
奕譞之所以要马上辞职,也是出于自保的考虑:
不然自己掌握大权,儿子又是皇帝,有朝一日光绪帝亲政且掌握实权,很有可能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到时候是皇太后慈禧说得算,还是太上皇奕譞说得算?
所以,慈禧太后马上就准了奕譞的请辞,之所以奕譞后来又被启用,完全是因为恭亲王奕訢的权力越来越大,慈禧把他拉出来平衡权力罢了,说到底,奕譞已经沦为了政治工具。
在《走向共和》中奕譞形象的刻画,也非常符合史实,因为他就是这么一个“怂”人,当然,这也怪不到他。
四、
慈禧太后在唱戏,奕譞前来进谏,李莲英前去汇报,慈禧显然不高兴,让他在门口等一会儿,奕譞小心谨慎到连坐着等都不敢。
见慈禧正唱戏唱到劲头上,李莲英建议奕譞去找光绪帝,因为此时的光绪帝正在养心殿呢,此话一出,奕譞吓出一身冷汗:
“别!”
这时候的光绪帝刚刚亲政,正是慈禧起疑心的时候,奕譞哪里敢在这节骨眼上去找光绪帝,毕竟大清实权还在慈禧手里握着。
而奕譞前来找太后,归根到底还是修园子的事:
其实奕譞也罢,光绪帝也罢,他们爷俩是真心想让这个园子尽快修好的,只有修好了园子,慈禧皇太后才能安心退休到那里颐养天年,慈禧太后到园子去了,光绪帝自然权势就大一些。
实际上,慈禧太后还政之后,确实喜欢住在颐和园,最后也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连夜从颐和园进宫,一举扫除维新党,软禁光绪帝,重掌朝政。
当慈禧获知修园子的工程还是因为银子耽误了后,并没有好脸色:
“我说七爷,一个修园子的事,你还和我这么一味的搪塞敷衍,要是遇到什么军国大事,你还会把我放在眼里吗?”
五、
奕譞吓得赶紧站起来:
“奴、奴才不敢!”
慈禧继续说道:
“我就是怕有的人哪,儿子做了皇上,胆子就大到天上去了!”
一句话,把醇亲王奕譞吓得跪倒在地,一直说着“奴才不敢,奴才不敢”,竟然哭了起来……
慈禧太后相当的厉害,平时是以一副慈祥的老太太示人,可是说着说着,当你觉得气氛十分活跃,太后挺高兴的时候。慈禧突然就甩出一个你最怕的问题,让你犹如五雷轰顶,瞬间石化。
前脚醇亲王奕譞还能坐在凳子上跟慈禧和言善目地聊天,后脚就跪倒在地,流泪不止,等获得了一生效忠的表态之后,慈禧又换回和言善目:
“我说七爷快起来,我不过是话说得重了点儿,怎么小孩子似的就吓哭了呢?”
何止是吓哭啊,后来醇亲王奕譞硬是被慈禧活活吓死啦,后来他去参观了北洋海军,一时高兴赋诗一首:
“同携禁旅严千帆, 罗拜夷酋列几行。 鸿飞九天齐赞颂,力辞黄屋福威扬。”
而“同携”二字,显然犯了慈禧太后的忌讳,难道你奕譞想跟李鸿章同携?而“鸿飞九天”,谁才能称为九天,当然是皇上,难道你想当皇上?
“不要以为儿子当了皇帝,如今又亲政了,就生出许多妄想来!”
一句话说完,奕譞被活活吓死了……
在史书上,奕譞也确实是被吓死的,主要原因是建议慈禧释放朝鲜国王的父亲李昰应,结果慈禧反问一句:
“我是要教天下有那生了儿子当皇帝的,自己知道尊重!如果敢生妄想,李昰应就是榜样。”
就这一句“好自为之”,活活吓病了奕譞,据说听了这句话,当时就瘫倒在地,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但不管奕譞多么怂,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建立的北洋舰队,却是当时亚洲第一的舰队。如果他知道后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话,会不会再次大哭不止呢?
或许他的命运在自己的儿子被立为皇帝之时,就已经确定了,不管他再怎么小心,也无济于事。
公元1875年,大清同治十三年,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因天花不治而驾崩,由于同治帝无子嗣,所以同治帝的死亡从事实上宣告了咸丰帝一脉的彻底绝嗣。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太后权衡许久后最终决定选择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子,继承同治帝留下来的皇位。当时两宫太后召集群臣宣布载湉为嗣皇帝时,跪在地上的醇亲王奕譞竟然嚎啕大哭,以至于最终昏厥,醇亲王深知慈禧太后的为人,更了解慈禧太后对权利的欲望,自己的儿子注定会成为慈禧手中的傀儡,而他自己作为皇帝的生父,敏感的身份也让他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本应该在同治的晚辈溥字辈中择立新君,但是如果溥字辈的人继位,慈禧将变成皇祖母的辈分而成为无权无势的太皇太后,那样的话就没有权利继续把持朝政了,这样亏本的买卖慈禧不会做。慈禧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掌握权力而选择了醇亲王奕譞之子-同治皇帝的平辈载湉继承皇位。
一方面:醇亲王在与慈禧打交道的十几年里,目睹了慈禧太后如何噬权如命,如何独裁专权,他对慈禧的为人相当了解,自己幼小的儿子被选为新皇帝,慈禧定会因为皇帝年幼而继续把持朝政多年,自己儿子的未来全部掌握在这个女人的手里,让醇亲王悲从中来。
另一方面:醇亲王因为儿子当了皇帝而成为了朝野之上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皇帝的生父是王爷,这样的事情在清朝之前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他显赫的身份一定会引起慈禧太后的猜忌,慈禧对于一切对她权利构成威胁的人从来都是不手软的,六哥恭亲王的结局让醇亲王不寒而栗。所以,光绪帝的即位也注定了醇亲王在政治上将再不会有所作为,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保全儿子,保全自己。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