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不在科研,这怎么理解呢?我有三种理解,并且给你三种策略和结果。谈后果太严重了,人生不算长,莫为后果迷茫。其一、心思不在科研,而在教学。是要读博的,但不一定是为了将来做科研。大学本职功能还是教学,老师科研除了小部分可以服务社会,大部分还是为了反哺教学。但是博士学位是进入本科院校敲门砖,只有经过博士锻炼,才能培养研究生。但有人抬杠说,心思不在科研,毕业不了怎么办?没有那么严重,在一些大团队,方向好项目好,跟上节奏也能毕业,不一定都做科研发动机,科研也需要很多连杆、螺丝。其二、心思不在科研,而在产品与创业。我也建议读博士,博士阶段,不仅接触到科技前沿,而且建立一个博士圈子创业圈子,可以多参加创业路演、高交会等,把自己的新技术快速转为产品。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Steger就是边读博边研发机器视觉软件而创业成功的,感兴趣的可读我的头条文章。其三、心思不在科研,而在行政。也是可以读博的,现在很多公务员县处级招考都要博士,特别是国家经开区正副职,美国前国务卿还是博士呢!
最后说明一下,以上三点都指长期规划心思不在科研,短期三四年还是要用心科研,顺利拿到学位。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硕士毕业。一个心思不在科研的人,强行读博的后果大概率有两种,一是混到毕业,出不了啥好的科研成绩,二是博士时间超期,没毕业。
结果一,混到毕业,没出啥好的科研成绩
作为最高学历的博士,要想顺利毕业,要达到学校的要求。目前很多学校对博士毕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心思不在科研上的人,估计很难满足这些毕业的条件。就算是读博期间,幡然醒悟,觉得要好好努力,强迫自己搞科研,那也是十分难受的。
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难受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既然强行去读了博,为了毕业拿文凭也只能硬着头皮逼着自己去做科研。这完全是违心的在做事,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目的很明确,只要达到了毕业的要求就可以了。没有了做研究,做学术的那种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
结果二,一直读到时间超期,最后被清退
要想在科研上有所斩获,有时候也不是说硬逼着自己去做就能做出来的,更何况是心思都不在这个上面。因此,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一直出不了成果,拖到最后超期了,被学校清退。
这种例子很多,每年都有大量的这种新闻报道,xx学校清退了多少多少超期未毕业的硕生,博士生。这些人无法按期毕业的原因有很多,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等等。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没有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对待这件事情。
没心思在科研上的人,在遇到科研上的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退却,太难了,先放一边吧,然后把心思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样的话,时间一拖再拖最后导致超期,被学校清退。
结论
没有心思在科研上,却强行读博,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要么是混毕业文凭,科研上没有什么好成果,要么就是直接毕不了业,最后被清退。所以,那些想混文凭的人最好还是放弃读博的想法,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