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时间订在每年的6月7日、8日、9日三天,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是在7日、8日两天考完,我们安徽省就是7日和8日考完。大家都知道芒种节气过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指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间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一种气候现象。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期,故将其称为“梅雨”。
高考期间我国正处于梅雨季节,南方地区、持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多,这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不足为奇,居住在这里的考生都习惯了。我国六月份已进入夏季,天气开始炎热起来,高考前后,虽然下了几天雨,给交通带来不便,但是老天下雨,送来一丝清凉,对考生来说,有利于高考复习的最后冲刺,更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的发挥,考出好成绩。
我认为高考前后,雨水多,这是天公作美,这是天道酬勤,这是大自然对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的恩赐!
对于每逢高考必下雨的说法,我听到的我两种解释。
怎么说呢,用地理上的解释就是,我国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每当夏季到来时,强烈的太阳光照射着陆地和海洋,因为海洋增温比较慢,所以海洋上气温较低,空气就会冷缩在附近海面上,形成了高气压;而陆地的温度加得较快,陆上气温较高,空气受到了热膨胀而上升,在近地面上形成了低气压。风总是从高气压刮向低气压的,这样的话,我国夏季吹的风主要是从海洋吹过来的暖湿风,又叫东南风。
在海洋上刮来的暖湿风,在我国登陆后,和北方南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锋面,因为暖湿空气较轻所以在锋面上,而南下的冷空气重在锋面下,使得锋面成为一个向冷空气倾斜的狭小过渡地带。而暖湿空气在锋面上爬升,冷却后凝结形成了降雨,称为锋面雨。伴随着暖空气强烈势力的增强,在5~9月,锋面雨带就不断向北推进,一般地看来,5月份,雨带多在华南地区,夏初6月份,多在长江流域,七八月份在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份后冷空气的势力增加,而暖空气慢慢减弱,锋面雨带向南撤离,10月份雨带撤离中国大陆,退隐到海上。因此,在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多雨,是受到海洋上吹来的东南风的影响。
按民间的风水解释就是鱼跃龙门,兴云散雨。高考就是出状元出大官的时候,是鱼跃龙门、化身为龙的最后一搏,龙游天下必然要有水的供应。世界这么大,一场高考不知道会产生多少“龙”,兴云散雨是龙与生俱来的能力,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明天就是高考啦,对于有些人来说,高考已经是过去式了,但对于高三党来说,真正的战斗才要真正开始,我们预祝明日高考的高三学生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吧。
在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的高三学生在六月份走进高考的战场,十年寒窗,只为一朝,不仅仅是考生自己,这近千万的考生背后,还有近千万个家庭,多少寒门学子,都想着借助高考这个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是家族的命运。
正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才的选拔,这或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这无疑是最公平的方式,在现在的社会里,特别是对于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好途径。
我国高考在每年六月初,根据省份不同,考试时间两到三天不等,主要集中在6月7号、8号两天,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用18年来准备,用一辈子来回味”,或许,这句话是对高考的最好总结。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困惑,翻看以往的新闻,每年的高考,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绝大部分的地方都在下雨。
其实很好解释,中华历史五千年文明,文化瑰宝灿若星河相比于现如今的各种预报,二十四节气更让人信服。
根据我国的二十四节气,6月上旬刚好是芒种时节,顾名思义,芒种的意思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即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如果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就会导致麦株倒伏、落粒和麦穗上发芽、霉变等,从而使即将到手的庄稼眼睁睁地毁于一旦。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而水稻、棉花等农作物则正处于生长旺盛的时期,对水的需求量较大,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因此,高考前后下雨是由气候所决定的,绝不是民间传说的是什么鱼跃龙门。
当然,这是人们的美好希冀,那么祝愿天下学子们高考时能考出好的成绩,进入自己梦想的大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