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坚持了十几年的时间,沉重的打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具有其不容抹杀的历史功绩。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终究还是失败了。其失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小编认为,主要有这几点:
第一,奋斗的目标具有其阶级局限性。洪秀全依然延续的是带有“反清复明”痕迹的,宣传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的目标就是要带领人民去推翻满洲贵族的江山,然后自己取而代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并借助于宗教的外衣,变换一种形式与思想去鼓动普通民众加入自己的队伍中去。正是其思想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江山更替的旧模式,使得,洪秀全在攻占南京以后,就急于定都于此,错过了最佳的北伐时机。此后,也是受到洪秀全的影响,领导集团内部逐渐失去进取心,日益腐化堕落,醉心于权力的争夺,进而引发著名的“天京变乱”,使天平天国政权开始走向衰落。
第二,排斥孔夫子思想和知识分子形同水火;洪秀全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于是对孔夫子的儒家思想,产生排斥心理。从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残杀一些知识分子。洪秀全所建立的政权,没有与广大的知识分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政权领导层,大多出身于农民、雇工、商贩等社会底层,人才结构不够多元,打仗可以,但治国缺乏能力。曾国藩创建湘军,发布的讨伐天平天国的文章《讨粤匪剿》,其中就号召天下所有读书人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对付与孔夫子思想作对的洪秀全和他领导的队伍。当革命的阵营,缺少某一个阶层的大力支持,也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天平天国政权在处理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方面,也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洪秀全自称是天王,上帝的二儿子,自然是没把西方列强放在眼里,与此同时,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在处理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方面,拒绝与西方国家有来往,不与任何西方国家谈合作。这种类似于“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是突显了其爱国主义的情怀,但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西方列强与清廷合作。
要说警示,我个人给出几条。
第一,穷人革命,不要轻信。
我是穷人,但我不护短,穷人就是戾气重,之所以走上革命之路,小则为了半吊钱一棵葱的事儿,大则为了能吃喝玩乐纳几个姨太太,还有就是看富人有钱他眼红来气,所以才要喊出什么“均贫富”、“不纳粮”的口号。富人革命则与其不同,前者是有信仰和理想蓝图的,破坏在所难免,但破坏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而后者一般来说只有破坏性的意义,胡乱杀人、胡吃海塞外加大封嫔妃更是屡见不鲜,这就叫土坷垃成精最可怕。
第二,造神的革命,不要轻信。
什么意思呢?如果在这场革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家万众瞩目的“神”一样的领袖,这场革命基本就算彻底失败了,你还信它干啥?
第三,能改革,千万别革命。
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革命是彻底的,改革是有局限性的,但实际上,懂得妥协是一个民族政治智慧最集中的体现。动不动就靠革命解决问题,那国家民族就永无宁日了。如何学会妥协,建立实现妥协的政治平台,并在该平台上通过改革去解决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这才是我们这个国家最缺乏的东西。
第四,算不得警示,就是一个忠告,那就是善待你身边偏激狭隘且贫穷的人。
你善待他,他有可能也就那样了,但如果你不善待他,他一旦革命,我们大家都遭殃。
好吧,就这些,你们觉得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