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 舞蹈 史诗《东方红》中,有这样的情景:
一群衣衫褴褛的码头工人,肩扛沉重的麻包,步履蹒跚地行走在码头。
外国把头举起皮鞭,狠狠的抽打在码头工人身上,鲜血淋漓……
这时为舞台演出伴奏的背景音乐,正是《江河水》!
如泣如诉的乐曲,催人泪下,有力的烘托了舞台情景,大大渲染了舞台演出的悲愤气氛。
此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原旅大市文工团王石路、朱广庆和艺人出身的朱长安、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中的同名笙管曲牌《江河水》进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了一首同名笙管独奏曲。
六十年代初,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青年教师黄海怀又将此曲移植成为用扬琴伴奏的二胡独奏曲,在1963年5月“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独奏比赛”中,博得好评。
后来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以其深沉感人的曲情,独具一格的乐韵将《江河水》搬上银幕,使这首乐曲的影响更为广泛。
此曲由引子加三个乐段,构成单三部的曲式。
- 引子:
G羽调式,第一个音模拟管子凄厉的音色,空旷而凄楚,音调凄楚,旋律痛苦凄凉,节奏自由,悲泣呼吸贯穿,以四度音程层层递进,使音乐紧扣人心。
- 第一乐段:
慢板,情绪悲痛,戏剧性强烈,悲愤凄凉,声声叹息不绝于耳,包含了人物刻骨铭心的悲痛,
- 第二乐段:
同主音转调,G徵调式,旋律平静直白,富有幻想的意境,用追忆的思绪来表达心灵的寄托。
- 第三乐段:
情绪激愤,乐曲发展至高潮,强劲有力。悲愤的情绪不断推进直达高潮后彻底释放。
- 结尾句:
速度渐慢,力度渐弱,情绪忧伤,趋于平静,回归现实。乐曲再现了第一乐段的起句音调,在一种无限的沉思与无可奈何的情绪中完成。
除此曲之外,悲伤的二胡曲还有很多。
一般来说,凡采用小调式、缓慢的速度、以下行方向进行的旋律写成的音乐作品,都会让人伤感到悲伤。
譬如:《二泉映月》
《病中吟》
《悲歌》
《苦闷之讴》
《苏武牧羊》
《牧羊姑娘》
《小白菜》
《寒春风曲》
《宝玉哭灵》
《新婚别》
《一枝花》
《月牙五更》
《汉宫秋月》
《湘妃泪》
《汨罗江》
《三门畅想曲》
《蓝花花叙事曲》
《长城随想曲》等等。
此外,二胡演奏的音乐 舞蹈 史诗《东方红》中的《就义歌》
《松花江上》
《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
《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英台抗婚》乐段
此外,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枉凝眉》等等,都是悲伤情感的乐曲。
二胡的历史已过千年,在传统音乐体系中,二胡等弓弦乐器地位较低,主要用来伴奏,没有独奏曲。
将二胡改造成独奏乐器,谱写独奏曲,使二胡登上正规演奏殿堂,列入高等教育内容,是刘天华的在民乐事业上的重大贡献。而第一部二胡独奏曲就是刘天华创作的《病中吟》,如果讲悲伤曲子,《病中吟》可说是第一部二胡演奏的悲伤曲。
刘天华
刘天华在20岁(1915)时遭失业,其父因病去世,过年时债主登门讨债,无力偿还,债主将白灯笼掛刘家门口以示此家欠债不还,此时家境十分困难,当时又正值军阀混战,袁世凯又与曰本簽丧权辱国二十一条,面对国难家愁,刘天华悲愤交加,积郁成疾,病稍好出门在一地摊花仅有二角线买一二胡,每日演奏,又借鉴在上海开明剧社学习的小提琴技术和作曲理论,创作出二胡独奏处女作,经不断修改,最后定名《病中吟》,是病中吟咏而成,但不是绝望之歌,是浸透血和泪的悲愤呼声。
影响最大的二胡独奏曲是大家熟悉的《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代表作,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而成,灌成唱片后风靡全国,乐曲自始至终流露出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艺人思想情绪,这是中国民乐中一首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当年曰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被年仅17岁的姜建华演奏的《二泉映月》感动得泪流满面。从50年代起,《二泉映月》的演奏、唱片、碟片等各种版本我听过数百遍,百听不厌,但我没当是悲曲听,听时只感受二泉映月的静美意境。
二胡演奏家姜建华
《江河水》也是一部很悲伤的二胡独奏曲,原是辽宁南部一首民间乐曲,是声乐牌子曲,元明时期就有此曲,叫”江儿水”,50年代初被改编为双管独奏曲,名叫“江河水”,60年代湖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黄海怀听后深受感动,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二胡独奏曲《江河水》,1963年他的学生吴素华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演奏,一举成名。黄海怀另一首二胡独奏曲《赛马》亦名满天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