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如何,现在如何;对于农村老人来说,现在比以前好的是:能吃饱,一个月能多100多元的养老补贴。
我的一个叔伯爸爸,今年80多岁了,在我还小的时候,他就是嗲嗲,现在我自己也快要老了,他还是嗲嗲。当然也有变化:腰弯的最低了!因为脊椎和腰肌劳损,他不敢直起他的腰,因为一旦伸直,疼痛应会加剧。
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女儿就嫁在同一个生产队,儿媳妇是隔壁生产队的;两个孙子,一儿一女;一个外㽒。他在很年轻的时候,老伴就去世了,在我出生之时,我就没有见过他家的奶奶。他成了鳏夫已经至少近五十年了。
在他儿女结婚之后,他就与儿子儿媳妇分了家,自己一个人过。以前给他女儿女婿看过一段时间的房子,现在回到儿子这边,仍然是自己单过。自己煮来吃,自己种地,以前他自己每年还养了牛。现在年龄大了,牛没有再养了。
据他儿媳妇说,他就自己做来吃,菜、米、面、油什么的都是儿子儿媳妇给的。只是要自己煮来吃,他一天就吃两顿饭,我们那里许多老人都像他这样,因为一个人两个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懒得做,而不是没得吃。像我伯伯家和堂伯家,也只吃两顿饭,一顿饭在上午十点左右;另外一顿饭在下午四五点左右,如果做事可能就会更晚一点。
当然,虽然他不住菜了,也没有怎么种地了,但他还是会做事,因为农村里的老人家没有几个闲得住的。他会去山上砍竹苗子,扎竹扫把,以及一把卖6元,现在卖到了7元一把,他一能能卖两三千元的竹扫把。除了扎竹扫把,再就是会给他儿子放牛;给他们家地里帮忙。
相比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和奶奶他们,相的老人家在吃住行上要幸福一点。因为以前主要是靠步行,吃肉都不能尽兴,至少现在我们解决了吃肉的问题,家家户户虽然不能说放开肚皮吃,但一个月吃上几顿肉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相比他们,现在的老师在某些方面有没有他们幸福。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母四世同堂,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都住在一起;女儿女婿一年能回家小住几次。浓浓亲情,现在不得见了;就说我的这个堂爷爷,他的孙子孙媳妇工作在北京,已经两三年没有回家了;孙媳妇也没有回家两次,估计他们在路上碰着了,两个人都不认识;至于重孙子,还没有到老家来过。孙女嫁的比较近一点,在常德,一年会回来几次,小住几天。
我们那里农村的老人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吧。比如我的父母亲,住在老家,今天是我母亲满69岁的生日,我就中秋节回家看了看她,给了她点钱;今天就没有能回去看她了。我弟弟今天赶回了家,看看老母亲,也颇不容易!像我堂伯,女儿虽然嫁在湖南,但现在在广西安家了;儿子在河北打工,他一个人在老家,与亲人见上一面都难!这应该是农村老人最真实的现状,生活物资不是很缺,但非常缺爱!
走集体化的道路,是解决农村部分田地荒芜问题和农村养老问题的正确途径。
部分土地荒芜和部分老人养老有困难是农村相伴而生的产物。产生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分田到户已快四十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家各户的成员也发生着变化,有的原来农户已空无一人,有的农户人口在增长,目前土地人均占有量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的数字都在影响着三农问题。
这里回答农村养老问题,就必须讲到农村的格局。由于各家各户条件不一样,养老问题面临的处境也不一样,比如说,家里有钱但无人照顾老人,有的有人能照顾老人但手中无钱,当然家中又有人又有钱来照顾老人的户也有,但是毕竟是少数。
农村养老问题是件大事,1600万老人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首先要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壮大,是农村养老的基本保障。集体可以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建敬老院(不要承包更不要私办),让老人安度晚年,要将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