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只想风风光光的当个权臣,并无反意,这也是康熙放过他的原因之一。
《正说清朝十二臣》中瓜尔佳·鳌拜,满洲镶黄旗人,他出身名门,是大清朝三代元勋。鳌拜早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康熙八年,康熙设计拿住鳌拜,并公布其三十多条罪状。其实最终的原因,还是他结党营私,不放权柄,阻碍了康熙帝的亲政进程和权利集中,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的嫌疑。
鳌拜在被擒后说“臣早先年跟随先帝皇太极阵战沙场,为大清朝立下赫赫战功,为何皇上要擅杀有功之臣。”
其实鳌拜一直忠于清廷。鳌拜作为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忠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豪格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与多尔衮的正白旗将官拔刀相向,是典型的保皇派。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在鳌拜心中,连小福临的分量都不如豪格,更何况再下一代的玄烨了,自然而然的轻视是有的。不能说一手带大,也是从小看大,一直都觉得康熙他还是个孩子······(这话怎么有点耳熟呢)(;°○° )
鳌拜实际并无谋反之心,而当康熙听完之后也是心中有愧,将原本制定的处死改为终身幽禁。
鳌拜历经三帝,战功赫赫。康熙继位时年幼,有四位辅政大臣在顺治灵前发誓,愿意一同忠心辅佐新帝。但事实上一位年老多病,一位懦弱,一位与鳌拜政见不同,后被鳌拜逼康熙下旨处死。其实是鳌拜一人专权,还结党营私,与逐渐长大并亲政的康熙矛盾日深。后被擒拿,历数三十条罪状,先判立斩,但其面见皇帝出示其身上因救皇太极留下的伤疤后,念其立无数战功,后改判囚禁。不久死在囚禁的地方。
鳌拜从皇太极时代起便多次立功,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护其子继位,不惜得罪多尔衮,最后争取到福林继位。可见他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在多尔衮辅政期间多次受迫害。顺治亲政后因其忠心被重用。综合分析,应该没有谋反之心。只是功劳太大,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滥用权力,结党营私,有负先帝重托等等,三十条罪状多与此有关,其中并没有谋反的罪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