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
老一辈农村人和新农人在文化知识、种植理念和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新农人继承传承了老一辈农村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种植技术上进行创新、发扬广大。
老一辈农村人普遍文化知识水平低;新农人则具有较高的文化。
过去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农村人上学念书的都很少,能念书的初中毕业后就下地务农了,所有导致了老一辈农村人文化知识水平低;而新农人具有较高的文化,一般会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这也是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在不读书的人几乎没有,人们群众整体文化素养提高了。
老一辈农村人从事的是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新农人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七八十年代农村种地都用牛马犁地、拉车。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两头老牛,每年春天种地,爸爸在前面赶犁杖,妈妈在后面点玉米籽,一天能种2亩地。后来,经济条件好些了,买了小型手扶拖拉机,种地速度比之前快了许多;现在新农人种地一律都是机械化,机械化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大型的免耕机器种地一天能种七八公顷,机械收割机一天能收获20公顷,种地省时省力。同时运用科学技术种地,土地产出效能高,农民收入也较高。
老一辈农村人不懂市场,经营管理,收入低;新农人懂得销售,销售渠道广泛。
老一辈的农村人因为文化知识水平低,农业知识匮乏,每年生产的粮食经营管理差,粮食卖不上好价钱,收入低;新农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懂销售,销售渠道广泛,通过网路销售让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新农人呢?时代赋予了新农人新的内涵,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新农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新农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更优秀:
不断学习,充电,掌握更多的新型农业技术。
新农人要不断学习国家“三农”政策,采取走出去学习或是自学等方式,学习农业新知识,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如防治病虫害、电商销售、网路直播带货等,不断提高农业产值,和当地农民一道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融入农村,扎根农村,创新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
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新农人,要潜心钻研,在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加大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销售。
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文明素养,带动引领农村实现文明新风尚。
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带头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家庭的一员,干净庭院的典范,让良好的文明生活行为习惯成为新农村的靓丽风景线。
总之,善学习,懂技术,会经营是新农人的真实写照,优秀的新农人必将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期待更多的新农人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未来中国可期也!
其实现在农村和城市的区别已经越来越小了,甚至有不少家里有田地的农民,活得比城里人还潇洒。但是,哪怕环境有所转变,很多人的心态都还是转变不过来的,毕竟本性难移,更何况是一直以来被人灌输的想法。以前的农村因为交通不方便,通讯也不方便,所以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长时间接触不到的外面的世界,老一辈农村人的思想就会变得落后,因此特别容易产生三种心理。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一讲述。
重男轻女
大清朝早就已经灭亡了。农村人其实是不应该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的。我有个朋友出身农村,但是逢年过节我看她都是留在城市里面的,从不回去自己的乡下。哪怕我们都认为她住的只是出租屋,狭小的空间让人很不舒服,但是她依然怡然自得。她和我说,她父母生了5个孩子,就她一个女生。但是父母并没有认为她是唯独一个女生而对她特别疼爱,反而是从小教育她,要多多帮扶自己的兄弟。特别是她来城里工作之后,农村父母老是给她打电话,让她寄钱回去帮家里盖房子,她不胜其扰,索性眼不见为净不回去了。她说,在她的老家那边,老一辈的农村人都是喜欢男孩子的,认为生了儿子说话才有底气,对于女儿从来都不重视,只有极个别的人能做到儿女一样疼爱。
长幼有序
老一辈的农村人还特别讲究辈分。现在社会,有钱就是大爷这个道理其实在部分农村并不是万试万灵的通行证。很多老农村人特别执着于辈分大小。比如一家有三兄弟,哪怕老三多能挣钱,他上面的哥哥们总是压他一头。如果老三因为自己有钱而对哥哥们有一丝不尊敬的态度,是会被村子里的人讲闲话的。因为农村的亲戚关系实在太多了,他们非常坚持长幼有序,辈分不可乱。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坚持,才会让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十分讲孝道。
勤俭节约
农村人现在都很有钱了,因为他们的徒弟被征收或者被房地产商看中买下之后,能分到一大笔钱。很多年轻的农村人仗着自己有分红,人就变得颓废起来。吃药吃最好的,用要用最贵的,他们仿佛要把以前数十年来没有经历过的享受都得来上一遍。但是老一辈的农村人是看不得这样的做法的,因为他们在小时候最穷那会甚至连树根、树皮都吃过。对他们来说,衣服破了还是可以再补的,鞋子烂了,能当凉鞋穿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勤俭节约,这样才能把家经营得更好。
我上面说的三点,就是老一辈农村人都会有的三种心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识过?还是你们也是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长大的?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的思想也在进步。欢迎大家来交流一下现在农村的现状,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