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一问题,得追根溯源。
自从赵匡胤武力开国,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王朝,定下了“崇文抑武”这一国策,至此大宋子民远离尚武精神,血性尽失,外寇入侵,枪杆子不如烧火棍,笔杆子远胜于枪杆子,导致天怒人怨,所以人们一提宋朝,便是伤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到造反,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为赌注来进行投资。假若造反成功,投资回报可能以数以万倍不等来计,可谓高风险高回报;如若投资失败,则血本无归,死无葬身之地,有杀头灭族的风险。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中原大地,各路江湖英雄造反,北宋末年最强大的一支要数江南方腊起义军,占据六州五十二县,持续了一年时间。
方腊本是歙州一樵夫,起义后,在清溪县帮源洞里造宫阙宝殿,两州设行宫,设文武职台省院,同享富贵,俨然一个“草头天子”,可最终落得个惨败结局。
以晁盖为首的七人小组团体,到火并王伦治下的梁山水泊的江湖世界,再到宋江与晁盖一同经营梁山事业,最后到宋江独掌梁山,既要获得“身份认同”、“替天行道”、“搏得个封妻荫子,共享太平之福”(真实的宋江起义不过几千人,也只坚持了一年多)。只因《水浒传》的深远影响,其名头盖过了其他更大规模性造反为主要原因。
自古成王败寇,不外乎上述两条路:要么造反;不造反就朝天子,受招安。
梁山好汉大多出身于社会草根阶层,小草人物生存都时刻面临着危机,只想过着殷实、安逸的日子。梁山没有足够的资本可以推翻大宋王朝,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他们抱团结盟组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得以苟活。
三十六天罡中明确反对招安的只有十二个头领,除鲁智深、武松、刘唐、阮氏三雄、史进、李俊这8个人外,其他基本都不反对。可见梁山好汉对自身实力心知肚明,不能拿命去做赌注,招安是大势所趋,人性使然。
在中国过去两千多年农耕时代的历史宿命之下,好汉们的第三条路便是隐退和离去。
纵观108人中当朝官吏的人数达35位以上,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个体加上有职业者占总数近百分之七十七,如:道人公孙胜、私塾先生吴用、民营企业家卢俊义、书法家萧让、书算蒋敬、雕刻家金大坚、医生安道全、音乐家乐和、兽医皇甫瑞、卖药李忠和薛水、裁缝侯健、铁匠汤隆、贩子石秀和燕顺、物流运输王英、开饭店曹正、顾大嫂、朱富、孙新、王定六等、打猎解珍和解宝、打渔三阮、卖药材吕方、建筑基建陶宗旺、及其它富豪等;无正当职业有11位,占比百分之十一,如:张青、孙二娘、白胜、时迁等;其他占比百分之十二,与无正当职业相加占比百分之二十三,不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道人公孙胜最早行动,回乡隐居;鲁智深离去,圆寂六和寺;武松断臂为由,六和寺出家;朱武、樊瑞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后来也追随公孙胜出家;燕青、戴宗、柴进、李应、杜兴隐居山野;李俊、童威、童猛、费保、倪云、卜青、狄成7人移居外国,李俊做了暹罗国之主,其他人等担任化外官职;阮小七重回渔民生活;宋清、裴宣、杨林、蒋敬、穆春等还乡务农。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你追我逐,走不尽江湖路;望尽天涯,以此有了归途。
不管梁山好汉是否接受诏安,他都会被灭掉。
因为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梁山好汉还是行正义之道,深得民心的组织。身为统治者的朝廷,肯定要干掉这个正义之师,维护统治地位,其次打压其他跃跃欲试的正义之人。
梁山不接受诏安,那就是给脸不要脸,意欲造反,朝廷正好抓住这个理由,干掉这些人。那么一场浩大的起义即将拉开序幕。干一仗,也许会劳民伤财,也有可能打开政治新局面。新的统治力量,更开始得民心,减赋税,一片安居乐业。紧接着否极泰来,贪污腐败,政治不和谐的局面就来了,和现在反对的朝廷一个德行,这就是发展规律。
偏偏梁山接受诏安,中了朝廷的奸计,用了一壶毒酒的成本,断掉正义之军的所有力量。之后,历史被胜利者篡改。直接给梁山安上一个朝廷必须杀掉的理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