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难!不仅是深圳,包括北京、上海……
一、难招的不仅是普工
我和很多HR朋友讨论过,包括公司的基层岗、技术岗、管理岗也都有类似的难题。
我一个朋友的公司要招聘一位首席设计师,对这个岗位,老板倾注了全部的希望。要求任职者:(1)熟悉中国艺术、还要了解外国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要熟悉;(2)能将品牌形象提升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层次,还要能独立完成设计;(3)要对艺术有独到见解,不能是个单纯的画家。比如: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方面造诣颇深、还精通解剖学、天文学……
结果,我朋友发动了她全部资源找“达芬奇”,最后终于有一份简历入了老板的法眼,但人家肯漂洋过海的代价是年薪:500万以上(不包含各种福利、补助)。老板舍不得给,也就不了了之了。
二、不能忽视的生活成本压力
我前几天刚在头条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你愿意在北上广深月薪1万,还是在老家月薪5千?》,文中我细算了一笔账:月薪10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和个税后能拿到7300元左右。再除去房租、餐费、购物、置衣等,还剩下3200元。
每月3200元的代价是背井离乡,是在一线城市购房的无望。除非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职业规划作为指导,否则很难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一线城市大部分公司的员工都很年轻,甚至出现了35岁危机说。的确,如果人到中年还没有成家立业(有房、有车、有存款)很少会有人愿意坚持继续“飘”。
三、招聘难、求职难的根源
现在,HR们一提招聘就皱眉头;但求职也并非轻松简单。这两方面一起难,到底是什么问题?
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公司招聘往往不是要最合适的,而是要最好的。想要最好的也许不算大问题,问题在于又不想花最好的钱。这就是大问题了,某宝都说了一分钱一分货,你想用50元买劳力士,买到假货能怪谁?普工也是一样,大家出来打工都是为了赚钱,老板只想着节省人力成本,自然有限的人力资源都被其它公司挖走了。
员工求职也是一样,现在非985/211的应届生开口9K10K的一大把。生活成本固然要考虑,但也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
因此,一线城市人员流失与供求不匹配,最终形成了招聘难的局面。
谢请。
相信不只是深圳,浙江杭州,江苏苏州、昆山等地均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在普工层面,杭州的一些制造业工厂几乎黔驴技穷:在作业岗位上的各种迁就;入职新人做满一个月就奖励800元;介绍一名新人入职奖励600元;入职时可以选择小时计费,也可以选择月薪……即便如此,整体缺口依然比较大。
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江苏制造业密集的昆山那边,已经将小时工的薪资拔高至30元左右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原因并不是很多,稍微梳理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主要因素如下:
一、 一些经济发达、制造业相对密集的城市2016-2017这一轮房价上涨,导致了租金普遍上涨,普工在城市立足的生活成本自然水涨船高了;
二、 互联网行业开始抢人:诸如物流、快递、外卖、滴滴司机等等这些岗位的收入不一定比制造业普工低,但是其工作自由度远远高于制造业工厂里面的普工;
三、 对于普工这一岗位而言,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待遇优势逐渐不再明显,很多人选择了就近就业,不再远离家乡去大城市凑热闹了;
四、 第三产业也开始抢人,诸如服务业、旅游业、装潢业、各种售后安装服务行业等也加入了普工抢人大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