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应该是唐朝。唐朝始建于公元六百一十八年,衰亡于公元九百零七年,中间经历了数百年的风云变幻,至今,人们仍在赞赏大唐王朝,中国人至今还一直被国外的称为“唐人”,而世界各地的华人街区被称为“唐人街”,大唐的辉煌与荣耀被广为赞赏。
李世民(剧照)
从世界范围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唐王朝最繁荣时期,在世界上也有强势的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但是,就其经济发展状况、管理制度、对外交流、气派气度以及文化盛况等来看,法兰西王国和拜占庭帝国都无法与大唐王朝相比。
唐朝在鼎盛时期,使中国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从整个大唐王朝的发展时期而言,这个王朝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突出的意义,唐朝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唐朝上承隋朝,将北周和隋朝的统一趋势推向更成熟更强盛的发展阶段,不但真正完成统一大业,而且还与域外各民族建立了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巨大的威望,被唐朝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和域外游牧民族等称为“天可汗”,而这称呼体现了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管理得到了认可和拥戴,体现了域外各民族对大唐王朝的好感和尊重。
此外,大唐王朝以其在封建社会比较发达的管理制度和经济、文化及外交政策,下启唐之后数千年的政治制度延续和文化发展。特别是启迪了宋朝文官制度和宋朝文化的繁荣。可以说,大唐王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一个转折时期,变革。可以说它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大唐王朝将隋朝的制度进行积极发挥和完善,所谓的“唐承隋制”,其实大唐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是成果卓著的。唐朝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三省六部制”,并向“二省制”转化。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使使其分化部分宰相的权力,以此来制衡相权。而且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具有相当程度的崇高虚衔功能,而真正行使相权的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高官负责。
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三省首官因“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新唐书》卷46《百官志》),而实际主事的是“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如唐高宗永淳元年,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行宰相权。
三省逐渐趋向协调行动,三省首官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开元十一年,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构。
总之,这样的三省设置和相相权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员临时行使有利于制衡相权巩固皇权。避免相权过大造成相权与皇权的激烈竞争(联想到华为集团的“轮值董事长制,或许是管理制度的设置优势)。
第二,在经济上,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纯粹的自然经济向一定的商品经济过渡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之前,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重农抑商,比如,在秦朝,赋税采用的是人口税制度,多到收取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占了人民收入的一大半,而且,秦朝法令十分严格,以极其强硬的手段打击非生产性活动,即重农抑商,税赋只能来自于农业方面的收入。而秦以后唐之前的各朝代大致也是重农抑商的。而到了唐朝,政策改变了,均田制改为庄田制;赋税制度也随之改变,租庸制调整为两税制。商业方面也有税收了。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观众看到了长安极为繁荣的街市,商业很发达。
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当时,长安和洛阳等大城市的工商业很发达,其发展状况已经超过了农业,其地租的征收也由实物征收变为了货币征收。这是商品经济的萌芽征兆。可见,大唐王朝在经济体制方面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唐朝的繁荣令人惊奇和赞叹!
开元盛世,长安夜市
第三,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以及选拔人才来看,大唐王朝重视从民间选拔包括寒门士子在内的人进入官场,比较有效防止战乱和割据。
唐朝之前,封建割据的情况非常严重,世袭制政策养成了权力继承人的骄逸心态,无法管理好各自的封邑,如此一来,很容易产生战乱和军阀割据;而唐朝从李世民时起,并在李治、武则天时期很重视的从民间选拔来自寒门的士子,补充官场的新血液,削弱自西魏开始的豪门贵族把控的入仕之门,设置了科举制度,使统治状况转向平民化、官僚化,避免贵族势力专权。如此一来,统治阶层可以得到新鲜的没有陈旧思想的来自寒门的人才。比如,在李治、武则天时期,新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被除去官职和封衔,就是寒门氏士族的胜利。
而官员的更新,人才的入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世袭带来的懒政怠政现象,使地方政府的官员能治理好地方,战乱少了,割据也有所改变。中央政府能比较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地方政府,豪门贵族世袭势力受到了抑制。
可见,科举选拔制为唐朝开辟了新的政治局面,使大唐王朝的官场风气得到很大改变,是古代划时代的制度革新。科举制是唐朝值得大加赞赏的“公务员考核制度”。
第四,从学术文化方面来看,唐朝的思想界相当开放、活跃,对外文化交流十分繁荣,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学术界,唐朝儒学、佛学和道学三家并立,都能争得发展空间。佛学兴盛时,韩愈等可以极力反对佛学传播,写了《论佛骨表》等,并极力主张复兴儒学,撰写了《原道》等论文。
韩愈画像
当然,唐太宗更是制定了三教并用的政策,其核心目的是用佛教来整治人心,用道教来修身养性从而健康长寿,而用儒家思想来治世,处理人际关系。
虽然有强化统治的目的,但也使学术界呈现出了一种与前朝不同的文化局面,容许争鸣,对争论的各家能兼容。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唐朝积极吸取域外各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繁荣层面,使得唐朝文化气氛活跃、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表现形式辉煌绚丽。
在唐朝的文化发展中,令人叹而观止的是唐诗的辉煌发展,唐朝诗坛上先后出现过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等大诗人,唐朝的诗词、诗话得到了高度的发展。综合看,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最辉煌的时期。
当然,唐朝也有一些弊病,导致了它走向衰败。
首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唐朝中央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地方节度使,致使节度使拥兵自立,成为了一方军阀,使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藩镇分布
其次,宦官乱政变得很严重,比如,唐朝时的高力士、鱼朝恩、仇士良等都是很有名的太监,干预朝政;晚唐时期,太监竟然有可怕的权力,可以直接左右皇帝的废立,其权力之大是其他王朝不能比的,甚至比后来有东厂、西厂的明朝还更厉害。
太监鱼朝恩(剧照)
再次,是后宫干政。唐朝的后宫干政达到了顶峰状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如,武则不仅临朝称制,而且后来索性自己直接称帝。之后,唐朝的后妃们也有很多疯狂想掌控朝权的,韦后、安乐公主,还有太平公主等。
最后,是外戚专权。唐朝的外戚干政相对来说没有太监干政和后宫擅权那么厉害,但对于唐朝的衰败也是起一定的消极作用的。唐初,关陇集团的外戚对唐朝政局有一定影响,中后期,外戚也有很大影响,如杨国忠等。
在鸦片战争之前、在西方国家能够派军队来到中国之前、除了割据混战的年代,几个大统一的朝代个个非常强盛。汉朝、唐朝、明朝、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因为在古代社会,谈不上什么科学技术,人多就是国力强盛。你想想在中国周围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惹得起中国?无论是凭面积、还是凭人口。中国在亚洲都是一国独大。
当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越来越连成一体、西方人能够来到中国,中国在亚洲的一国独大地位就受到威胁了。因为一国独大,没有外在压力,所以制度就没有变化、科学技术非常缓慢。没有外因,再好的内因又有什么用呢?不加热,再好的鸡蛋也孵不出小鸡来呀。中国的内在文明,也就是文明精细化程度是首屈一指的。因为人口特别庞大,作为文明的素材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故事”非常繁杂,文明不可能不博大精深。有哪个国家有中国的24史呢?同样的事情重复24遍,经验教训不可能不深刻呀。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几千年文明熏陶的;见的人越多越有阅历呀,就这么通俗;人口少的国家,天天就像生活在深山老林里,脑子肯定差点劲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