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因为《三国演义》的丑化,被当做奸臣的典范,我想从现代管理者的角度,通过三个小故事,来谈谈我们从曹操身上学到什么
作为管理者,学习曹操的“大度”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这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曹操正确的领导和决策,这场战争异常艰苦,以至于在最困难的时期,曹操几乎要失败了,胜利后,缴获了曹军中与袁绍的互通信件,曹操大手一挥,全部烧掉,并说,当时自身难保,何况他人,保护自己是人性。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大度,要能够容人,这样才有人跟随。
作为管理者,学习曹操的以身作则
曹操大军过境,下令士兵规定不准踩踏庄稼,可是由于马受了惊吓,曹操的马车踩坏了庄稼,曹操怎么做的呢,要按照军法处置他,并且欲拔剑自刎,可能有的人会说,曹操是奸雄,在演戏。
可是演戏,曹操也演出了真情,最后割掉了头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曹操能做到割发代首,也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给下属做好榜样,遵守规章制度,以德服人。
作为管理者,学习曹操的乐观
赤壁之战,曹操遭遇大败,损失惨重,是仓皇而逃,要在一般人肯定受不了这个打击,但是曹操呢,带领残兵败将,依然乐观,积极向上,不论情况多么困难,身上总会有一种霸气。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让属下看到希望,自己要有目标,要乐观,要自信,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以上是我从管理者的角度,学习曹操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不全,请不吝赐教。
一部《三国演义》,将曹操描述为奸臣的典范,这就是文字的力量。鲁迅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一句”才子加流氓”,便将郭沫若描抺得灰头土脸。
近代为曹操翻案一说,不是很客观。只是在过去,在民间,老百姓大多文盲,只能从戏曲、评书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了解历史,曹操才因《三国演义》中了奸臣的头彩。其次,封建社会以皇权为道,”忠”字当头,因而忠义的关羽受捧,而”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不受待见。
然曹操绝非寻俗之人,在纷乱的三国时代,有那么多良臣名将誓死追随,其个人领袖人格魅力可见一斑。另外,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诗歌,写得精彩绝伦,千古流传。
近代人不是为曹操翻案,只是客观评价而已,相信每位有知识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曹操并非奸臣典范,他是能力突出、卓而不凡的枭雄。
感请。
我的观点是,为曹操翻案这种说法有失公允。在大多数人眼里,曹操的奸臣形象更多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而罗贯中在这部小说里倾注了太多的“扬刘抑曹”的主观思想,导致曹操的形象不够全面,或者说被黑化了。
罗贯中为什么这么写呢?因为和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罗贯中跟随张士诚割据一方,虽有鸿鹄之志,但最后还是被朱元璋灭掉。此后,罗贯中潜心创作,写了不少书,其中就有《三国演义》。在我看来,罗贯中把自己看做诸葛亮,张士诚看做刘备,朱元璋则成了曹操,把自己的愤懑和不满全都倾注到书里。自然而然,曹操就被歪曲了形象,成为后世舞台上的大白脸。
罗贯中:我的这部小说写的不赖吧?
实际上,在正史里,曹操的形象还是很不错的。在那个乱世时期,他以一己之力维护汉帝国的统治,讨伐分裂割据势力,抽空还打打匈奴,没让五胡乱华的局面提前上演。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在勾心斗角的朝廷里,曹操地位、权力越来越大,可到死也没有登基篡位,并且还对北方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都是曹操的功劳。
无奈,罗贯中的小说影响力太大,与其说是为曹操翻案,不如说是为《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翻案,还其在正史中的本来面目。
曹操真正成为奸臣典范应该从明朝开始,明朝之前曹操的形象多正面,到了近代曹操的形象又回归历史的本来面目。
看历史名人的评价发现。评价三国,最权威的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以魏国为主来写的。另一个三国权威裴松之说,“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也是正面评价。到了唐代,李世民说,“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到了宋代,司马光、王安石、苏洵都有正面评价。元朝不接受中华文化,自不必说,到了明清,几乎看不到有名人评价曹操了。到了近代,才又有鲁迅等名人评价,而他们的评价也都是正面的。
明清鲜有名人评价曹操,说明政治舆论已经不在曹操这边。朝廷要树立刘备这样的典型,曹操是刘备的敌人,于是就成了反面典型。
明清有两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让刘备迅速被社会认可。第一个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诞生;第二个是杂剧京剧的兴盛。《三国演义》故事性强,极具吸引力。明朝杂剧虽没有元朝盛行,但也很普遍,到了清朝,又流行京剧。明清时期,文化生活单调,看戏是最好的休闲方式。而演戏要有剧本,《三国演义》的内容便成了最好的素材。小说与戏剧结合,相得益彰,《三国演义》的故事便家喻户晓,于是曹操的奸臣形象,以及戏剧中的白脸形象便深入人心了。
宋朝之前的统治者不想树刘备那样的典型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没有《三国演义》,戏剧不普及,三国有故事,没文化的老百姓也不知道,形不成舆论氛围,统治者也不愿白费力气。不作为反面典型,曹操就是曹操,而真实的曹操正面还是大于反面的,好评多也是正常。
到了近代,随着思想解放,封建社会的愚忠被剔除,更多的人们愿意看到真实的历史,以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因此,对曹操的看法又回到客观层面。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欢迎评论留言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