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和东吴发生战争时,正是浑水摸鱼的良机,为何曹丕却错失良机

没什么特殊原因,曹丕当时认为名分比浑水摸鱼更重要。

一、名分之争

关羽被杀后,孙刘联盟事实上瓦解。此后的两年时间,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且都说自己是正统。于是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两个皇帝——魏帝曹丕和汉帝刘备。

至于孙权,他没称帝,也没称王,他的名号仍然是“汉骠骑将军”。

注意,孙权当时的这个官职,是东汉的骠骑将军,他在名义上仍然奉汉献帝为主君。他并不承认曹丕和刘备的皇帝身份。

也就是说,孙权当时是个黑户,而且还是个有实力的黑户。曹刘两方不管谁拉拢他,谁就能向天下昭示,自己才是正统皇帝,而对面的那个则是僭越称帝的贼人。

二、孙权请降

我们知道,孙刘联盟破裂,关羽被杀,刘备是不可能跟孙权和解的。而刘备据益州,易守难攻,并不怕曹丕主动攻他。他可以专心的对付孙权。

刘备的这种地利优势,孙权没有。他受到魏汉的双重夹击,且孙刘大战在即,此时孙权万万不能再得罪曹丕。所以,孙权在关键时刻就投降了曹丕。

三、为什么不打孙权?

前面说了,曹丕很看重孙权的投降,因为只要孙权投降,即便只是名义上的假投降,这对他曹丕来说,也都是政治上的巨大胜利。

所以,当孙权的使者来到洛阳后,曹丕很是心动,想也没多想就接受了投降。

期间,谋士刘晔(汉室宗亲)反复劝曹丕不要接受投降,他认为:孙权动机不纯,现在害怕受夹击来投降,必然不是心悦诚服的归顺。既如此,为什么要接受呢。并且刘晔还大胆的预测,如今蜀吴两国结仇,这正是我们大魏借机渔利的好时机!先灭孙权,孤立刘备,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三国志·刘晔传》

按理来说,刘晔的建议是可行的。因为曹操当年无法消灭孙刘,就是两人报团联手跟曹操对抗。现在孙刘闹掰,这可是十几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

天上掉馅饼,不捡岂不是可惜?

然而,曹丕对刘晔的想法却不认同,否定了他的建议。

曹丕认为,我现在最缺的是名分,要利用名分证明自己取代汉献帝的合法性。现在孙权既然来向我投诚的,我就得把握机会,如不然,以后天下谁还服我?

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傅子》

刘晔见自己说不动曹丕,就再劝道:机会不可失!现在只要我们攻吴,刘备如果知道我们要出兵攻打孙权,那他肯定乐见其成,正好可以一起胖揍孙权。只要灭了孙权,刘备仅一州之地,灭亡只是问题。

可惜,曹丕还是不听,他最终接受了孙权的投诚,而且决定封孙权为吴王。

帝不听,遂受吴降,即拜权为吴王。——《傅子》

待这一系列封赏完成后,东吴改旗易帜,名义上变成了“魏土”。而在当时的汉地十三州中,不服王化之地,就只剩下刘备的益州一处了。

这个结果,就是曹丕想要的结果。如果仅从这个结果来说,曹丕的目的达到了。

所以曹丕为何不打孙权?答案就是:当时曹丕篡汉称帝,非常不自信,很看重名分。孙权的请降给了曹丕最想要的名分。他权衡利弊,认为名分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就没有浑水摸鱼打孙权。

四、为什么不打蜀汉?

其实,曹丕问过刘晔的意见。

(曹丕问刘晔)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傅子》

曹丕当时问刘晔:孙权来降,我不想因为打他而失了天下民心。现在我想打刘备,你认为是否可行?

刘晔直接说道:刘备离我们远,孙权离我们很近。而且现在是刘备想打孙权,不是孙权想跟刘备打。如果刘备听说我们去打他,他就不打孙权了,孙权也有可能帮刘备。但我们打孙权就不一样了,因为刘备打孙权是必然的,只要我们趁机行动,刘备一定不会去救孙权。

(刘晔)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傅子》

最后,曹丕采纳了刘晔前半段的建议,但没采纳打孙权的建议。于是,他就没打刘备。

五、谁对谁错?

从最终结果来说,是曹丕错了。因为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孙权就是一场假投降,打退刘备之后,他就跟曹丕闹掰了。

曹丕想要名份,但孙权做的绝,他连名份都不给曹丕,把曹丕被骗得很彻底。而曹丕在一怒之下发动了南征,败的很惨。

就在曹丕南征前,刘晔劝他不要打孙权。因为时机已过,现在没机会了,可惜曹丕还是没听他的意见。

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三国志·刘晔传》

六、总结

总的来说,曹丕没有在夷陵之战期间浑水摸鱼打孙刘,没别的特殊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名分很重要。以他的智商来说,他肯定知道孙权只是暂时的委曲求全。但是,他当时是新君继位,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所以他在权衡利弊后,就做出了在后来人看来极为不明智的决定。

他这就是犯了典型的分不清楚问题的重点何在的毛病。

至于不打刘备,是因为蜀地遥远,打刘备会得不偿失。

问题所说的蜀汉与东吴的战争,应该是公元221年7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三个月以后,发起了东征,史称“夷陵之战”。

有人说,刘备起兵攻打东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关羽丢了荆州以后,刘备失去了最重要的战略支撑,图谋中原的战略灰飞烟灭,刘备不甘心,重新拿回荆州失地,才是刘备的目的。

刘备在公元222年,才于东吴军对峙与猇亭(现在的湖北巴东)。到了八月,刘备被东吴陆逊打败,败回白帝城。一年的时间里,蜀汉与东吴在打仗,而魏国曹丕一点动静没有,为什么呢?

首先,曹丕是公元220年10月,在曹操去世后称帝的,221年,刘备出兵讨伐吴国时,曹丕由于是逼迫汉献帝禅位的,属于篡权。新政权需要稳定,捋顺政治关系,不适合起兵出征。

其次,曹丕一建立魏国称帝,东吴孙权就表示愿意顺服魏国,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在武昌称王。蜀汉与东吴的战争是在江南一带,曹魏的军队难以到达江南。所以曹丕不会攻打吴国。

第三,刘备出兵讨伐东吴,并不是如《三国演义》里说的,七十五万部队,倾国之力。刘备带的部队,包括少数民族的合在一起大约就是五万左右。留守汉中的魏延有重兵在手,提防魏国的进攻。所以曹丕也考虑到政权的稳定,加上刘备当时是实力最鼎盛的时候,不敢轻易攻打蜀国。

夷陵之战后,东吴陆逊立即退兵,就是防止曹军偷袭的。而且,东吴马上派人去白帝城与刘备修好。由此可见,当时曹丕也只能坐山观虎斗,让蜀汉与东吴打得两败俱伤了。或许他一出兵,蜀汉与东吴又合兵一处,一致对魏国开战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1636.html

(0)
上一篇 2022-07-07 下午12:28
下一篇 2022-07-07 下午12: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