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听话,家长怎么教育

宝宝如何教育是所有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想做好但往往又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很苦恼,宝宝的行为背后有规律可循,家长需要读懂宝宝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情绪和心理表达,然后进行管教会有效许多。

首先,家长需要对宝宝的成长和心理特点有认识。

现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多的宝宝“不听话”是孩子成长阶段的正常行为,1-3岁的宝宝称为学步期儿童,宝宝开始从依赖大人的婴幼儿过渡到追求自主活动的儿童,这种过渡不仅体现在身体和认知功能上,如走路和谈话,也体现在儿童的人格特点以及与周围他人的交互作用上。

学步期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变得更为主动、更具目的性,有时还会主动发起互动,大人也可以更清楚的“读懂”儿童的这种信号,这种互动帮助儿童获得交流和社交能力。

在自主性的驱使下,学步期儿童热衷于尝试自己的想法、实践自己的爱好以及进行自主决策,感到自己很独特,必须验证一些自己的观念。典型的表现就是“叛逆”、“倔强”“不听话”。

学步期的孩子也开始让家长感到不好管、不听话,很伤脑筋,美国家庭中有个说法叫“可怕的两岁”,意思是带娃很辛苦。

作为父母需要意识到,以特定方式行事的儿童并不是出于任性、懒惰、顽皮或愚蠢,而是宝宝这个成长阶段的成长特征,更多的是与其情感、身体和认知的发展及其年龄相称的行为,所以,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会对孩子未来成长不利。

既然是孩子的正常行为,是不是意味着家长不需要对宝宝的行为进行管教和约束?

父母当然需要对宝宝进行管教的,但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但是一定需要避免两种常见的管教方式,一是对孩子娇生惯养,对孩子百依百顺;另一种是严厉的惩罚,比如训斥、打骂、责备甚至虐待。这两种方式都不会达到有效的管教目的,也无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寻找能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帮助孩子感觉到有能力、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法。以下是笔者建议的一些方法:

1、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知道自己孩子的特殊好恶和自然节奏,使氛围尽可能积极,促使孩子合作,比如孩子好动好奇心强,家里面的布置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可以让孩子充分的玩耍探索。

2、相互尊重,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尊重孩子的需要和人性,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和善”,用建议而不是命令或训斥,提供可选择的机会,让孩子感到有控制感(比如,你是现在洗澡还是作业后再洗澡?),如果孩子的行为惹人烦,可以建议做其它活动(比如,在孩子朝别的孩子身上扔果皮,可以带孩子做其它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当然,如果是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家长需要立即制止的。)

3、专注于解决方案,而非惩罚。威胁、警告、打骂、说教以及“贿赂”都不是明智的办法。让孩子知道你的期望(比如,当我们在这个操场里时候,不要走出这个门),把高兴的活动和要求连接起来(比如,你要想和我一起去钓鱼,现在就不要玩了)。当孩子没有立即顺从你的时候,等一会再重复你的要求。采用“暂停”和非惩戒的方式结束冲突,把自己或孩子从冲突情境中转移出来。

4、期望学步期儿童遵从“做”比“不做”更困难,比如要求儿童整理房间要比不要在墙上乱画付出更多努力。

4、多鼓励而非表扬。家长都知道孩子需要鼓励,通过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是一个孩子所能拥有的最宝贵财富之一,那些知道如何鼓励孩子、信任孩子并且教孩子技能的父母们,能最好的帮助孩子们培养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能给别人带来价值和贡献,有归属感。同时,具有自我价值感的孩子适应能力更强,韦氏词典里这样定义:“在不好的事情发生后,再次变得坚强、健康或成功的能力”,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面对挑战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尝试和坚持不懈的能力,是孩子心理健康极其重要的部分。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会害怕失败,并且不自信,认为犯错就是无能,从而不敢尝试挑战。

自我价值感是无法通过父母给予的,需要孩子自己形成自我价值感,比如孩子自己尝试爬楼梯、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等,即使犯错了也可以从中学习,犯错是正常的,孩子会从中体会到自我价值感。

但现在家长并不能很好的区分鼓励和表扬的区别,我们会经常看到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宝宝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女孩、你太可爱了”赞扬声不断,但赞扬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固化”的思维,只有在成功的完成某件事情时,他们才是“好孩子、聪明的”,是有条件的,如果做完了某事没有喝彩声,他们会觉得沮丧,缺乏归属感。鼓励则是无条件的,指向某件具体的事情,具体的场景,只要是孩子的努力行为都值得鼓励。

以上是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你有用,孩子教育是个长期过程,如果有什么困惑也可以把具体问题发给我们(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交流。

是很多家长在孩子12到16岁之间都要遇到的问题。

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对待孩子的叛逆,是一味的打骂批评,这样以来,很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再生长。建议家长要了解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1、要疏导不要死堵。

不要事事都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出现问题,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像大禹治水一样,需要疏导,不能强堵。

2、分析孩子产生抗拒心理的直接原因。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立好规矩。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找出孩子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3、给孩子一个发泄机会,让孩子说话。

很多时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孩子再发脾气的时候尽量不要责骂或体罚。要想想他为啥发脾气,静下心来听他诉说,帮他分析发脾气是对还是错。

4、多给孩子一些表扬。

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鼓励出来的。表扬能间接地让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更留心孩子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别处处给孩子设置门坎。给孩子一定自主权,不处处约束,毕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来对他定轨立约,处处约束他,限制他,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适当的放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1552.html

(0)
上一篇 2022-07-06 下午3:44
下一篇 2022-07-06 下午4:01

相关推荐